一上市8年的保健产品,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但企业仍然希望该产品销售量能有明显的增长。企业给某地市场定下年销售1000万元的任务。但7个月过去后,销售额却只有150万元。怎么办?
一家营销策划机构接手该产品,但要在5个月的时间里完成850万元的销售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们首先得争取企业的承诺,允诺在销售终端药店开展一系列促销活动;然后要说服经销商多进货——期望当地的一家主要经销商能够每个月进100万元的货。但几轮谈判下来,尽管其承诺在终端开展各种活动来促进销售,可经销商就是不同意多进货,只答应每个月进40万元货。
于是,该机构改变策略,采用“逆动”的方法促使经销商“就范”。他们事先在当地媒体上打了两周的广告,宣传自己即将开展的促销活动。在活动当天,虽到达现场的消费者比较多,但这些人一开始都抱着观望的态度,生怕所谓的有奖促销活动是骗局。不过,当头几位客户当众获得奖品后,大家的购买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不到半天,活动主打药店事先备好的40件货很快就告罄。另几家参加活动的药店的产品也很快就销售一空。由于策划人事先打好招呼了,几家药店都向当地那家大经销商要求进货。这无需企业再做工作,经销商就自己拿着支票向企业主动要求进货,并提出每个月进100万元的货品的要求。而此时企业反倒摆出姿态,表示产品供不应求,不一定能保证给一家经销商提供那么多的产品。在主力经销商的带动以及企业的造势下,其他小经销商也纷纷跟进,生怕错过这个难得的商机。
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企业的销售任务最终得以顺利实现。
分析:
安特迈营销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凡分析认为,这个案例中有两点值得借鉴。
第一,一般来说,按照供应链从上游自下游的顺序,是生产企业、经销商、终端、消费者,很多销售活动也是顺着这个供应链来进行的。但在特殊的时候,适当的“逆向思维”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像这个案例,如果没有终端药店的销售事实摆在面前,企业就是说破嘴皮子,经销商恐怕也不会按照企业的期望进货。这样一次“逆动”,也许销售当天药店的产品可能供不应求,会造成一点销售损失,但由于带给经销商以巨大的信心,企业最终还是能够实现销售预期的。
第二,一些保健品或OTC产品要进行促销活动时,事先通过当地媒体将信息送达给目标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效的广告宣传将吸引更多的目标消费者到达现场。这样,企业的促销活动才会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产生最大影响。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