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张思民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6岁上大学,1983年毕业后进入一家航空研究所做科研,1986年从“深圳中信”辞职创业,开发从牡蛎中提炼的海洋生物保健品,并逐渐进入医药领域。1992年,发起"拥有一片故土"活动,被评为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被评为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1998年,旗下的“海王生物”在A股市场上市。张的投资还涉及房地产、旅游和医药 连锁等,“海王星辰”医药连锁店在全国已有200多家。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9位。其个人拥有资产3.13亿美元。
张思民和“海王”一起成长
核心竞争能力的创新,即观念创新、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机制创新、市场创新。海王将围绕这些创新来形成海王在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第一个10年里,海王集团成功建立了自己很好的生产体系,也构筑了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随着这两个体系的强化和完善,下一步要突破的是观念、制度和市场的三大创新,从而实现海王以市场创新为导向,在技术创新支持下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用数字表述的目标即是:未来10年中海王集团将实现50亿人民币以上的医药制造业总产值。
海王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其主要增长点在于,经过新的市场开发和组合,海王将新建和重组一批海王实业公司,这些公司依托着海王良好的公共资源,必将为海王的经济效益带来令人满意的增长。
在资本市场募集新的发展资金,从而增强海王集团在医药产业上的核心能力,同时使海王医药集团的资源配置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加强技术的创新能力,研发、制造领域的实力,使海王在核心竞争能力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时代共同进步
现任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党总支书记的张思民,1962年出生在东北吉林的长春。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获得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赴深圳经济特区创办民营企业——海王集团;1993年,张思民被授予“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1995年,当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张思民的成长轨迹与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紧紧相连。在1989年创办公司之前,他的经历普通而顺利。1979年,张思民高中仅读了一年,16岁便考进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座被誉为工程师摇篮的名牌学府,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83年8月大学毕业,张思民被分配到北京航天部207所从事军品的开发和研究。1986年5月,他调到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部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上,改革的浪潮席卷了每一个角落,南国边陲小镇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仿佛在一夜之间,为世人所瞩目。26岁的张思民在时代大潮的感召下,凭着对事业的激情和对梦想的追求,凭着一股要创办自己的事业、要用自己的努力为民族多做贡献的坚定信念,毅然离开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单位和环境,于1988年11月只身来到深圳。
梦想来自海洋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张思民的梦想来自海洋。1989年,国家科委刚刚颁布深入开发海洋资源的发展战略,其中海洋药物作为一项重要的开发内容被列入了国家的整体海洋开发计划。谁都没有想到,正是这一战略,强烈地拨动了张思民那根充满创业激情的年轻的心弦。因为在此之前,张思民已经从书本中读到了海洋对于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而海洋药物的潜力,则是他从另外一些渠道获知的,他同时还了解到,从世界范围来看,海洋药物的深入开发是非常前沿的新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而在国内,由于时间短,基础还很薄弱,在这个领域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空白,预示着没有基础、没有参照、没有太多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但同时,空白也预示着突破、预示着创新、预示着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充满未知的世界对年轻的海王和同样年轻的张思民来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张思民以一个企业家特有的敏锐与魄力,以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毅然选择了以海洋药物作为海王事业的出发点!
一条清晰的企业发展之路就这样既偶然又必然地确立了。1989年7月8日,“蛇口海王企业公司”宣告成立,张思民任总经理。
在张思民远大又壮美的梦想中,蔚蓝的海王诞生了。而在同一个时期,1989年仲夏,在我们周围发生了这样一些事: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宣告建成,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正式访华,在北京,紫禁城外的广场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与这些相比,海王的诞生实在是微不足道的,除了海王人自己,谁都不会特别地注意到。——确实,在那时的深圳,每天都有无数的企业降生,又有无数的企业消失,这里时时都在上演着一幕幕企业兴衰的悲喜剧,面对降生不久的海王,谁又能预测它的未来呢?
活力来自海王
与已经扬帆起航的海王战舰相比,什么样的预测都是无力的。公司成立之初,张思民身边聚拢的是这样一群人:几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几个缺乏经验的研究生,另外还有几人是招聘来的科研人员。这是一支年轻的团队,也是立志成就一番事业的集体,而他们的领军人物——张思民,恰恰是一个既有激情梦想又有卓越目光的实干家。
1989年,深圳蛇口石云村,刚刚挂牌的海王公司里,张思民正领着海王的第一批创业者们,夜以继日地清洗一堆从海里捞起来的东西:牡蛎。他们想要做的,是从几十只牡蛎里提取它的精粹物,然后把它们转化为一粒粒胶囊——这就是日后在全国医疗保健市场大名鼎鼎的海洋药物:金牡蛎。
几经曲折、几番探索,在国内著名科研机构的支持与帮助下,借鉴了日本等国的先进科技,1990年6月,填补国内空白的新型海洋药物“金牡蛎”完成中试投入生产并在国内上市。上市后不久,由于它的国内首创性,各种荣誉也紧随而至:三项国内大奖加一项国际金奖。1990年,海王金牡蛎的销量是几百万元;1991年开始投入广告,销量跃升至3000多万元;1992年,突破亿元大关……伴随着“金牡蛎”的一鸣惊人,“海王金牡蛎,健康新概念”的崭新产品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海王”两个字开始真正出现在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名册之中,并在短短的十几年中打造成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健康品牌。
张思民在回顾当年的创业历程时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敢于在新的领域进行尝试和创新,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同时,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在开始起步的时候,要知道向哪个方向走,目标是什么。海王最初选择的产业领域是海洋药物,应该说,作为新兴产业、作为朝阳行业,海王做出的这个选择既充满机遇,更充满挑战。海王当时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有的只是不甘落后的决心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今天看,即使在当时各种因素还相当不明朗的情况下,海王已经制定了比较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这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海王还是婴儿,但已经订做了一套巨人的服装。海王最初的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以一个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为起点,通过强势市场营销奠定行业地位,通过积极的对外合作寻求更多的新产品,并逐步完善自己的研究开发能力,成为以市场营销能力为象征,以国内外科研机构为支持的新型制药企业。海王的目标是要在较短时间内参与国内一流制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并努力争取进入它们的行列。
信心在海王
张思民常常说,办企业与做人一样,要有雄心、要自信。海王瞄准的是制药领域,是健康事业,是国内乃至世界一流企业!即使是在刚刚创办的时期,海王也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小企业,虽然当时公司还很小;海王也从来没有小富即安的心态,虽然当时连小富也谈不上。以海王当年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这样的战略需要极强的信心,后来有人评价说:海王验证了这样一句话———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企业,你才会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因为你的目标决定了你的努力程度。
1991年9月,海王大厦破土动工,这是海王也是张思民事业上搭建的一个平台。
1992年,张思民被评为“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
1993年2月,深圳海王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集团公司。张思民出任董事长、总裁。在各级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保护下,在特区这方热土上,在张思民及其同行者们不懈的努力中,深圳海王从一个区区十几人的小公司迅速发展壮大,短短几年的时间资产增长几个亿,完成了海王的第一次腾飞。
1993年也是张思民个人获得多项荣誉的一年,这一年中,他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劳动模范”、“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优秀青年”、“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以及“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成为国内企业界中引人注目的一颗新星。
此后,与许多年轻而激动的企业一样,海王也走过了一条试图高速扩张的企业探索之路。值得庆幸的是,张思民很快意识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基础不扎实,盲目冒进,只能将企业引入误区,因此,1995年,张思民召开了一次对海王极具历史意义的会议,会上明确了“海王大药业”的发展方向,并宣布海王进入“二次创业”。
1995年初,在张思民大医药产业的思路下,海王集团开始兴建“海王工业城”,到1997年建成投产,总投资1.5亿元;几乎同一时间,海王集团大规模筹建技术中心;1997年,开始“大医药”领域的整合,将集团下属的三家制药公司整合为一家“海王生物”,删繁就简,逐步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这一系列的举措,夯实了企业继续发展的基础,将海王导入到了健康的发展轨道。
1998年4月,海王技术中心被几大部委认定为“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标志着海王集团产品开发体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0年,海王又获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同年,国家批准海王技术中心成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这几项涵盖了当今中国制药行业所能取得的最高规格的认证,标志着海王的产品开发走上了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紧追国际最高水平。
海王拥有一支立足世界科技前沿的研究开发队伍,共有博士及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0人,硕士研究生及中级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