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非典科研攻关过程中,由于我国在病毒发现和非典病毒基因测序等方面只顾埋头工作,未在某些方面及时申报专利,结果对取得抗非典药物研制背后巨大的商业利润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令落户张江的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深受“刺激”,他们率先在本市高科技产业行业协会中发起了知识产权联盟。
协会秘书长陈少雄介绍,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受到国外生物技术核心专利的影响,比如我们正在研发的项目被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专利权而引发纠纷,并由此造成前期科研成果化为泡影。为了推动上海生物医药行业乃至所有高新技术行业发展,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与计算机、通信、新材料、集成电路、光电子、信息家电、汽车等行业协会以及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签约合作,希望能让知识产权保护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去年,浦东新区科协和上海市信息服务行业协会也加入了合作,形成了“9+2”联盟。
依托合
作网络,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服务中大展拳脚。他们在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支持下,组织了80多人参加的专利工作者培训班,为企业培训了一批专业的专利管理和服务人员;他们聘请行业专利顾问,构建行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并上门为会员单位提供专利申请咨询服务和专利代理服务;他们在协会生物技术产业网站建立了拥有230多万条专利数据的生物医药专利数据分析检索系统,为会员单位提供世界范围的生物医药技术和专利发展动态,对会员企业的生产和研发起到预警作用;他们还搭建了有关易制毒化学品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包括8万多条信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时,协会向“非典”防治药物研发单位赠送了由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编制的“抗SARS病毒相关专利数据库”,为企业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在更高层次上研究、开发和加快研发速度,提供了借鉴平台。
联盟还帮助许多会员单位解决了专利方面的一些疑难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协会在联盟的支持下已协助复星医药、中国高科等25家企业申请了50项国内国际专利,并使7家企业的12项发明专利获得了授权证书,这些专利涉及抗肿瘤药物、基因芯片、疫苗、诊断试剂和微生物等领域。此外,还为业内32起专利纠纷诉讼提供了专业服务,通过对专利文件的权利要求和技术特征的分析,确立原、被告双方的专利侵权范伟,最终取得和解。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