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药提取物的年出口额在中药出口商品中的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以2005年为例,我国提取物的出口增速高达31.17%,高于中药出口总值增速16个百分点;出口2.9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总值的35.3%;出口增长6957万美元,占中药出口总增长值的65.98%,成为拉动我国中药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于中药提取物未来的发展态势,部分专家表示,与化学药物和其他中药品种相比,由于具有原创性优势和较高的技术含量,未来的中药提取物研究开发仍将风光无限。
技术基础已经形成
40年来,从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并将之开发成新药的研发方式从无到有,我国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从中药青蒿中研制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制剂,是目前治疗疟疾最好的药物;从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薏苡仁酯既能抗肿瘤,又可增强免疫,对放、化疗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从中药五味子中提取的联苯双酯及其衍生物双环醇具有显著的保肝和抗乙肝、丙肝肝炎病毒、防治肝纤维化、促进癌细胞凋亡作用;从中药千层塔中提取的石杉碱甲,能够抗胆碱酯酶、增强记忆和调节神经兴奋性……特别是青蒿素,目前每年至少有15亿~40亿美元的国际组织采购额,无疑已成为国际重磅炸弹式药物。
“目前我国植物提取物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专业生产企业有200家以上;在中药提取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干燥过程中,已有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物的生产。”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边宝林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张瑞祥在日前举行的“2006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也表示,目前我国在中药提取物开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完全有能力在这一领域大展身手。
据介绍,我国目前已有中药提取物品种在80种以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单味中药提取物,如五味子、灵芝、刺五加、银杏叶提取物等;一类是复方中药提取物,如补中益气方提取物等;三是纯化提取物,包括活性部位和单体化合物,如大豆异黄酮、人参皂苷、茶叶儿茶素等。
在植物提取中应用先进技术已不完全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已被我国的专业人士所应用。边宝林指出,中药提取物对生产条件、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很多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分析检测设备和技术被采用,大大提高了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和装备水平。如在银杏叶内酯、大豆异黄酮提取中应用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在石杉碱甲的提取中应用了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吸附色谱、在紫杉醇和白果内酯的提取中应用了高速逆流分配色谱、在大蒜提取中应用了微囊化包合、在茶叶EGCG提取中应用了连续逆流萃取、在绿茶提取物和红车轴草提取物中应用了超临界萃取、在白藜芦醇的提取中应用了酶解……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