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身穿普通白大褂,相貌平平,话语不多,一双沉默的眼睛总像在寻找一种发现的中年男人,早晨6点就来到病房查看了病人的病情,然后,走进会客、诊断两用的办公室里开始坐诊。早已排好队的病人一个接一个,使他没有喘息的机会,直到下午6点看完已挂“周祖山门诊”的最后一个病人,他才关上办公室的门,驮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到家后往床上一躺,才感觉到“这一天结束了”。他是院长,但没有任何病人会把他与院长联系在一起,因为他整天都和医生一样坐诊,且工作量却比一般医生要大得多,坐诊一天,给医院带来的收入至少是3万元。有人建议他不要“坐诊”,一心一意当院长,他却摇着头说:“能行吗?只要我离开医院一天,我的病人就会挤满整个医院。”
他确实不能离开门诊,因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不是冲着洪湖市中医院来的,而是冲着他周祖山来的。如果他不坐诊,哪里还会有这么多的病源呢?院里的人都明白,是他医治类风湿的绝活,带动了一个关节科,是一个关节科带动了整个医院。那么,周祖山的绝活是从哪里来的呢?
秘方+创新,铸造了一个中药品牌
要谈周祖山的“绝活”,这得从他爷爷的爷爷谈起。
一百多年前,在三峡岸边住着一位老郎中,他凭借祖传秘方,专治类风湿关节炎,使不少患者丢掉了手中的拐杖,由此得到“去拐郎中”的雅号。一天,有个地头蛇雇一帮打手,要从“去拐郎中”手里夺走这份“去拐秘方”而为己有。正当一帮凶手举起棍棒朝“去拐郎中”劈去的时候,周祖山的爷爷的爷爷挺身而出,以刀对棍制服了那帮凶手,将“去拐郎中”从乱棍中救出,然后卖掉祖传的宝刀为其买药疗伤。此举,叫“去拐郎中”十分感动,执意将“去拐秘方”送给了周家。于是这“去拐秘方”便一代一代传下来。在传递秘方的前三代人中,“去拐秘方”只是被周祖山的祖母偶然用来为周围的人治疗一下轻微的类风湿关节炎,没有让“去拐秘方”尽情的发挥,直到1964年这个“秘方”被周祖山的父亲周承明开发后,才显示出“秘方”的巨大威力。这一年周承明担任洪湖县乡党委书记,被上级调到江陵县搞“四清”运动,住在一老农家中,房东的儿媳是个柱双拐的少妇。极富同情心的周承明,每当看到少妇背着熟睡的婴儿一步一挪的身影,就会生出一股怜悯之情。由此及彼,他很自然地想到了祖传的“去拐秘方”。便按图索骥地为少妇配了一副药。没想到,少妇服药两个疗程,竟奇迹般地丢掉了肢下的双拐,而行走自如了。从此,周承明祖传的“去拐秘方”真能“去拐”的消息不胫而走。找他看病的人日渐多起来,后来他干脆弃政从医了。据周祖山回忆,“小时候每天都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络绎不绝地穿梭于他并不富裕的家。这些患者当中,大多都是家境贫穷的人,连支付往返路费都很不容易。而他的父亲不仅要为这些患者免费治疗,甚至还要管吃管住。我们家的院子里,房檐下,到处支着帐篷,像个难民营。”周祖山父亲的医术给洪湖人争了光,于是洪湖市中医院将周承明“收编”为自己的旗下。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洪湖中医院还是一个作坊式的小医院,周祖山的父亲就长期奔波在乡间山道上采药,那时,他手里只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去拐秘方”告诉他的“麝火法”,别小看这一张“王牌”,它却征服了来自全国不少的病人,然而,也碰到类风湿顽症者使“去拐秘方”不能让其“去拐”的时候,这叫周祖山的父亲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突然,一位新疆病人的到来,使“去拐秘方”有了重大突破。
那天,一位骨节红肿变形、身躯蜷缩的新疆病人来找周祖山的父亲看病。患者的家属一进屋就哭开了:“为了治病,我们几乎跑遍了全国的知名医院,几乎家家摇头,最后我们想到了‘周神医’”。这位新疆人所患的就是类风温关节炎。9个月过去了,病人病情没有好转,怎么办呢?猛然间,母亲生前讲过的一句话跳进他的脑海:黄藤有毒,用得好却可以攻毒。为什么不用黄藤试呢?但马上他又犹疑起来,黄藤是一种剧毒植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警告过人们:“不可内服”。
周承明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来做试验。他说服了老伴和亲友,悄悄地干起来。第一次,他服了两钱,没有反应;第二次,他服了五钱,觉得肚子不太舒服。反应还不明显。这时,新疆的那位病人知道了情况,哭着央求周承明:“你就让我自己试吧!我死了不要紧,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么多病人怎么办啊!”
周承明没有让病人试,而是自己避开亲人,悄悄来到实验室,准备开始第三次试验。这次,他准备加大剂量,用生命下赌注。服药前,他沉思良久,然后,提笔写下一份遗书,又将身上所有的钱掏出来放在遗书上,作为自己最后一次党费,想想再没有啥牵挂了,这才一扬脖子,服下了大剂量的毒剂。药汁吞下不久,他眼冒金星,头晕目眩,肚子一阵紧似一阵的痛,再后来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老周不见了!”半夜醒来不见了丈夫的妻子,赶紧找到院领导。整个医院骚动起来了!人们四处寻找,最后撞进试验室才发现周承明直挺挺地倒在地上,遗书和党费放在桌子上。顿时,一片呜咽声充满试验室,细心的院长摸了摸周承明的胸口:“还有气儿,快抢救!”经过紧急抢救,周承明醒来了。他一睁开眼马上看看自己的手表,欣然地说:“我昏迷了4个多小时,值得!黄藤的用药剂量我已基本掌握了。”第二天,他把黄藤根亲自熬成剂,端到那位新疆病人面前:“我让你喝多少,你就喝多少,切不可过量一点儿,否则会出事!”半个月过去了,病人瘫痪6年的双腿居然能动,渐渐能下地行走了,身上溃烂的地方也开始愈合。两个月后,那位新疆病人痊愈重返新疆。
黄藤就是《本草纲目》定性为“不可内服”的雷公藤,从鬼门关中挣脱的周承明将毒草变良药发明了“雷公藤散”,成为用黄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创者。从此,周承明用黄藤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传到海外……
如果说从“麝火法”到“雷公藤散”,是父亲将一个小“秘方”变成了一个知名品牌,那么从“雷公藤散”到“周氏关节止痛膏”以及“痹康宁I、II、III”系列的推出,这是周祖山把一个“品牌”打造成了一个产业。
在周祖山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回到洪湖的那一刻,他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他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就是如何继承和超越父亲留下的“祖传秘方”,继承,他得要把父亲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吃透,变成自己的东西;超越,他要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现代医学知识融合在“祖传秘方”里。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周祖山来说,眼前别说超越,就继承都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父亲医术名震海内外,而且湖北京剧团还将父亲的事迹编成《药王庙传奇》在1984年全国文艺调演上,一举拿了6项大奖,这事曾轰动一时,使父亲在中国类风湿病领域已形成一座高山,子承父业,要翻过父亲这座山,谈何容易?但在大学里接受过“药品开发”知识的周祖山知道,任何药品都是有寿命的,都要经过四个阶段: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父亲的“雷公藤散”也逃不脱“衰退期”的命运,要防止“衰老”就得在父亲药品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如何突破呢?一个外国的小患者给他带来了灵感。小患者名叫杰克,只有3岁,母亲给他喂药是个极难的事儿。好不容易喂进去了,然而“哇”的一声又吐出来。“要有外用药就好了。”杰克的母亲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一句话勾起了周祖山的心事,是啊,如果有一种外用膏药,那该多好啊!不仅可避免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而且还可以弥补内服药疗效单一的缺陷。倘若内服、外敷一起上,效果岂不更佳?于是,他提出“重药膳,善补治,师法自然”等一系列的治疗概念。然后,通过对黄藤合剂等配方进行研究,终于制成了取名为“周氏关节止痛膏”的特效膏药,弥补了父亲独创的“黄藤片”既有副作用又不可外敷的缺陷。该膏药通过患者皮肤渗透,可达到疏通经络、气血畅达的目的。随后,他又研制出既能增强雷公藤的治疗作用,又能缓解和克服毒副反应的科学配方——“痹康宁I、II、III”系列制剂,其中《痹康宁II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型临床与实验研究》通过省级鉴定并受到专家高度赞扬。1999年6月25日,第二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会议在香港太平洋大酒店隆重举行。周祖山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新进展》,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一位国际权威专家称:该课题研究已经达到国际风湿病研究的领先水平。我国著名风湿病专家焦树德和路志正连连称赞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2000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风湿病学术研讨会,路志正欣然泼墨,为周祖山写下“德艺双馨胜乃翁”的题词。
2000年3月,从普通科员、副科长、科长、副院长,一路走过来的周祖山被任命为洪湖市中医院院长。
医术+医德,让品牌插上翅膀
记者是在2006年的盛夏来到洪湖中医院的,时值中午,还没到上班时间,一楼大厅就站满了排队挂号的病人。记者走近周祖山坐诊办公室,他已经开始给病人看病了。记者的采访不得不推迟到周祖山下班后进行。
“我每天都要看30多个病号,而且每个病号都看得非常认真,因为他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我绝不能马虎了事。每天我看完病人,回到家里,大脑是麻木的,什么都不想做。”周祖山对记者讲。
他还告诉记者:“就像做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一样,医德和医术是一个医生的两条腿,缺少一只将跛足而行。我们的企业有两种资产,一种是有形资产,一种是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是用我们的医术换来的财富;无形资产是用我们的医德换来的财富。”
在洪湖到处都能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2003年7月29日凌晨,周祖山从病房回办公室,在堆积如山的信中,突然有一封来自甘肃的特殊信件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我叫郑小云,是甘肃省会宁县甘沟乡六十铺村沈庄的农村女孩,今年16岁。我母亲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病,曾于1998年到你们医院去看过病,从他们带回的资料上,我知道了您的名字,也看到了您的照片。在生活处于绝境之中的时候,我偶尔翻出那些资料,产生了一个想法——卖掉自己救母亲。我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