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社会上会拥有多重身份,在家里可以是孩子、兄弟或姐妹;走进办公室则是领导或下属;走出办公室可能是推销员或消费者。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方面,我们都要与人相处,不懂维系人际关系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如果能够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未来的道路自然也会越走越宽。换一种语调与人沟通沟通影响人生。在社交方面,可能有人发觉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原因很简单——别人受不了他的脸色。如何与同事和领导有效地沟通,与升迁、加薪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可是很多人的沟通技能,都是在不断碰钉子中学习的。
举例:在夫妻都有工作的一般家庭里,某一天太太工作上受委屈,回家后跟丈夫倾诉:“我的老板他怎样怎样……”老公的回答竟然是:“我早就叫你不要做啦!”从此,太太再也不会告诉老公办公室的事情,沟通就在夫妻间消失了。再举一例:深夜,太太等老公回家,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老公12点才回到家。太太从沙发上站起来:“这么晚去哪里了?”“我爱去哪里就去哪里。”吵架开始了,导火索在哪里?答案是,交流的语气问题。只要稍微调整语气,结果就大大不同,太太或许可以温柔地说:“老公,你这么晚去哪里了……”
避免言谈中理解错误
沟通是双方有效地传送讯息。当人们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时,就表明沟通出现了分歧,有的人在这时将矛头指向对方:“讲得那么清楚还不明白!”。其实,沟通注重的不是你表达什么,而是对方收到了什么。尽管你不是这个意思,只要对方理解的是这样,就变成另外一个意思了。一名好的沟通者,会观察对方如何回应,然后不断改变沟通模式,确保对方了解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更有效的办法则是在你讲完一件事情后请对方重复一次你说过的话以避免理解上的错误。
学会发问的技巧
如果你的问题得不到答案,那可能是因为你问的问题有问题。
问题有两种——开放式和封闭式。“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没有意见”。这时你就要赶快改变方式:“你能接受这件事吗?”“能”这时,你就得到一部分答案。
沟通学中最高层次的艺术就是发问艺术,你问对问题,就会获得满意的答案。
向陌生人请教
社交方面,很多时候很多人并不是不想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最大的问题是,当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要讲些什么。面对陌生人只能打哈哈,没有话题,不懂得如何打开话匣子,是一般人常见的问题。
一个人去一个新地方,要如何拓展人脉资源?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个杂志社的宴会上,某人被拉到主桌(都是陌生人),旁边坐的正是杂志社的社长,可他只做了一件事,社长就整晚滔滔不绝,这件事就是“请教”。他只是问:“社长,您的生意是怎么做的呢,那么成功?”他就告诉我很多事情,从年轻的奋斗到今天的成就。不必配合不同的环境去找不同的话题,只要你记住“请教”这两个字,就可以马上让对方打开话匣子。
展示你的同理心
“咦?你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这就是同理心。比如之前提过的例子,老公回应太太:“我早就叫你不要做啦!”这就是没有同理心的表现。或者,孩子跌倒了,哭丧着脸说:“妈妈,看,流血了。”“流一点儿血没关系的?”这也是没有同理心的回应。还有一个没有同理心的例子:一名推销员沿街敲门,来到一位独居老妇人的家,老妇人难得有人上门,便很热情地拿出相册,逐个介绍她的儿女,推销员看完了,说:“阿婆,你的儿女都是大学生哦!现在有5万名失业的大学生呢!”没错,社会上的确有5万名失业的大学生或许会更多,可是讲这样的话对吗?话应该这样说:“阿婆,您一定感到非常开心和骄傲了。”把她的感觉读出来,她就会把你引为知心人了。同理心便是走进一个人的心。关键是说出当时的感觉,再告诉他一遍他自己的心情。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