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报道,30日下午,坐落在什刹海附近的同仁堂老店十分热闹,一群从外地游客正在店里参观,大部分人似乎都不舍得空手而归。
让人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仿佛置身于某一旅游景点,而不是一家药店。
不过,表面上的繁荣还是无法掩盖这家百年老店利润正在缩水的尴尬。
昨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公布,今年第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同比下降4.1%,净利润3841.75万元,同比下降47.81%;1-9月份,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8.68亿元,同比下降10.73%,净利润1.98亿元,同比下降18.59%。
营销策略之窘
同仁堂分析公司业绩下滑时使用了这样的语言,“现在是公司进行营销改革以来遭受最严峻考验的时期”,“公司遇到了较大的经营压力”等等,看来这家百年老店确实遇到麻烦了,而同仁堂自曝问题的根源就是该公司正在推行的“现款现货的销售政策”。
“以前,公司销售额很高,但很多经销商都是先拿货后付款,时间一长,追讨这些债务就变得十分困难,这样的方式带给同仁堂资金上的恶性循环”,该公司内部人士介绍,今年伊始,同仁堂公司对营销方式进行了调整,坚持实施“现款现货”的销售政策,这就让部分不能支付现款的经销商只能对同仁堂药品望而却步了,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销售收入。
药品原料涨价之困
当然,造成一家公司利润下降的因素绝不是单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原料药品的价格浮动给同仁堂造成的困局。
“今年以来,一些中药原料价格的无端猛涨使同仁堂药品的销售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昨日,一位同仁堂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发起了牢骚。“前几天,一个顾客到我们这里来抓药,结果发现比其他药店的药品便宜几十块钱,我们查了全部的药材价格,发现现在市场上的川贝已经卖到了2750元1公斤,而我们这里还保持着原来的1000多元1公斤,才发现原来一直在赔钱卖。”
根据该人士的介绍,因为一款中药中往往含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原料,而如果其中一种原料大幅涨价,公司不可能马上提高这种药品的价格,而高价的部分只能由公司自己承担。而个别根据原料药价格上涨而涨价的药品销量又受到影响。“比如原来的同仁堂牛黄清心丸是110元一盒,现在卖到200元,但销量也跟着下降。”
前途未卜之谜
有医药专家分析,同仁堂的药品一直坚持着“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这就造成了同仁堂的药品较之同类药品更为昂贵的现实,所以受原料药材市场制约是必然的,再加之今年来公司坚持现款现货的营销方式,使一些渠道商开始放弃销售同仁堂的药品,也就是说,虽然该公司确实想要改变资金周转中的问题,但如果今后不加强其销售渠道的扩展,即使药品再好也难逃“孤芳自赏”的命运。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