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泛滥了,就来实施淘汰机制,这样的举措似乎是对症下药了,但遗憾的是,此举措实际上只是完成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表面文章,与民众对于药品创新和价格定位的真实期望相距甚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SFDA)的药品批准文号普查工作,在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之后,悄然结束。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现有的17.2万个药品批准文号中,包含有大量的改剂型、改规格、改适应症后重新申报的问题,一个药品品种有几十乃至几百个批文的现象比比皆是。(《第一财经日报》10月17日)
普查结果其实早就在预料之中。早在今年春节期间,伴随着SFDA两位司长郝和平与曹文庄等官员被刑事拘留,医药审批的漏洞问题就逐渐被媒体所揭露。
既然揭露出的问题只是一个“旧闻”,那么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更加关注的是针对药品批文泛滥问题,有关部门下一步的管理改革措施。该报道同时告诉我们,SFDA准备启动批文淘汰机制,也就是通过取消部分批文,淘汰部分品种,来提高注册审批的门槛。
注册泛滥了,就来实施淘汰机制,这样的举措似乎是对症下药了,但遗憾的是,此举措实际上只是完成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表面文章,与民众对于药品创新和价格定位的真实期望相距甚远。
分析普遍认为,正是由于药品审批制度的漏洞,直接导致发改委19次药品降价行动的落空。因为旧有药品可以通过换名称、换剂量标准、换包装等粗浅的做法,一举变成“新药”,从而能够逃避降价令的管制,最终造成药价的持续虚高,病患利益随之受到侵害。所以,民众对于药品审批问题的真实的期望是,在能够享受到医药研发创新技术进步的同时,使药价不再虚高。
但是,仅仅靠严格审批新药制度无法彻底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从大的背景来看,药价高是因为目前基于财政投入不足,而导致的“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弊病,其中高药价只是扮演了一线的表面角色。
事实上,即便抛开体制问题不谈,对于国内医药生产企业来说,假如SFDA采取了类似欧美一样的新药认证标准,那么结果就是国内药企大批倒闭,而真正的新药研发无法出现。其原因就在于,严管新药审批实际上是勒紧了药企的脖颈,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松绑措施,只会把药企活活勒死。
西方国家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模式是与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机制、风险投资机制、税收优惠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息息相关的,优越的机制为新药研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我国的医药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还难以成为创新主体。造成了许多药企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真正的新药研发,而是更加热衷于仿制药品。可见,没有新药研发体制的配合,单纯地加大审批力度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说,严格新药审批是看对了病症,却开错了处方,要想真正遏制药价虚高,培育药企的竞争力,仅靠一个“严格审批”是远远不够的。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