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巡查工厂,在生产现场的公告栏上,发现我的一封E-MAIL被打印出来公开张贴,有点让我意外: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
事情要追溯到几天前,我审阅每天产能报告时,发现某天报废率异常,比平常高一倍。报告上这样描述原因:在最终的外观检查工序,发现批量不良品,主要是表面有划痕和脏污,应该是批量落地造成,但询问各工序,无人承认发生落地事件,因此未能找出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我看了这个报告,非常恼火,马上回了一封E-MAIL给生产和品管的相关负责人,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落地的追究问题,其实不一定非要采取问出哪个工序落地的方式,他不承认你也难找证据,除非我们把每天的生产录影,有问题就调出来看,不过目前应该还没这个必要。
只有一个原则:下一道工序是客户,每个操作员的工作应从检查上一道工序的产品开始,中间是本工序的操作过程,最后到检查本工序的产品结束。
根据上述原则,如果是在最终的外观检查工序发现有落地嫌疑的产品,责任应由上一道工序---冲压工序承担,责任人包括冲压工序的生产和品管人员。真实的状况也许可能是在冲压之前已经发生批量落地的状况,但你在冲压工序没发现没反映出来,就是失职,这是不容置疑的。
冲压工序应把责任承担下来,再从自身和上游找原因,而非采取推脱的态度。我们需要勇于承担责任的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我只有请他走人。
对于工作中的错误,三个原则:
1)允许犯错误,但不允许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2)错误来自制度和管理的漏洞,只有补上漏洞,才能杜绝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就落地事件,请查产品流转过程及所有器具有无改善之处,而不要仅仅去教育/指责员工,我们的改善报告很喜欢写这样的套话;
3)员工犯同样的错误,第一次培训教育,再犯则严厉批评,三次犯同样错误必须予以处分
我没有询问谁把我这封措辞激烈的E-MAIL贴出来,也不想知道动机为何,我只要效果,这要时间来验证,但起码现在有人在重视这种事情,是好的开始。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