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过期药品是否应该回收处理?怎么回收?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存在许多困难。医院一般只负责开药和院内医疗废物的处理,大都无暇顾及家庭过期药品回收;一些药店设有过期药品回收箱,但并不多见;药厂大多没有常规的过期药品回收渠道,只是做一些公益性、阶段性的回收活动。 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尝试在社区设置过期药品回收点,但回收点覆盖率太低,居民参与度不高。在更多地方,仍然很难看到过期药品回收点。相反,药品回收的小广告随处可见。这造成两个危险局面:过期药品被随意丢弃,污染环境,或者被药贩子回收利用,流向农村和黑诊所。 居民习惯囤药不习惯回收 家里存放的药品过期了,怎么处理?“直接扔掉。”这是很多人的回答。 南开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对天津市居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90.7%的家庭会常备药品,83.4%的家庭将过期药品直接扔掉,7.1%的家庭将过期药品卖给二手药贩。 “造成家庭药品过期现象较多的重要原因是,老百姓有‘囤药’的习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教授赵志刚告诉记者,一些慢性病患者为了少跑医院挂号取药,会强烈要求医师多开药。社会药店各种促销、平价日活动,也让老百姓囤了不少药。 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秘书长徐述湘认为,除了“囤药”,一些医院看病开药时的“大处方”行为以及药品售卖时的大包装形式,也容易造成药品用不完而被剩下和浪费。 与之相比,药贩子的“药品回收”意识却很强。在许多地方,药品回收的小广告随处可见。赵志刚说:“过期药品很可能被一些药贩子二次利用,回收后改头换面卖往缺医少药的偏远农村或城乡接合部的黑诊所,危害极大。”徐述湘告诉记者,有的药贩子回收过期药品包装盒,进行处理后装上假药卖出去。 2013年,南京警方抓获了一个违法倒卖药品的犯罪团伙,该团伙以原价5%~15%的价格回收过期、快过期的药品,销往安徽、陕西等省份的偏远地区,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 环境危害须注意,分类回收更有效 赵志刚介绍,过期药品不仅疗效会降低,而且变质后容易产生新物质。比如过期的四环素60%会分解成有害物质,如脱水四环素,如果误服后会损伤人体肾脏的肾小管细胞,导致酸性物质不能排出而引起酸中毒。 除了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外,过期药品对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业内认为,过期药品容易氧化、分解,被随意丢弃后,药品中的一些成分会渗透到土壤和水分中,长期、大量积累后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破坏人类和动植物的生物链。“比如,抗菌药物会导致环境里的细菌耐药,人感染耐药菌后治疗起来会更加困难。激素药物会造成生态影响,导致动物变性。”赵志刚说。 专家们强调,家庭过期药品里最需注意的是抗癌药物、抗菌药物和激素药物等容易污染环境的高风险药品。徐述湘建议对过期药品实施分类回收。 “很多人将过期药品当作普通垃圾来处理,一些危害性较大的过期药品因此没有得到特殊处理而危害环境。但如果把过期药品都当作危险废物来处理,成本会很高,造成行政资源浪费。分类处理可以提高过期药品回收的效率,钱花在刀刃上。”他说。 徐述湘还建议加强对家庭过期药品环境危害性的科学研究。“各类药物对环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目前缺少系统的科学研究,主要是靠推测。”他说,哪些过期药品对环境有危害、有多大危害,怎样处置才能减轻危害,有了明确的科学结论,才能更好地制定分类回收政策。 回收机制待建立,回收流程要有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尝试开展了药品回收工作,通过在药店、医院、社区等地设置回收点,鼓励药品回收,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人反映,回收网点偏少、分布太散。 一些企业也参与了过期药品回收,但因处理费用高昂而难以持续。今年3月,阿里健康联合国内医药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联盟”,快递员免费上门回收过期药品,但只持续约1个月就无疾而终。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免费上门回收成本过高。“这笔钱究竟该由谁来支付,联盟成员的分担比例如何确定需要不断协商”。 赵志刚认为,过期药品回收涉及回收、分类、运输、储存、销毁等一系列环节,需要一个制度来保障其可持续性。“目前,国家层面在药品回收方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只能靠一些地方或企业自发地进行,没有可持续的保障。” 据了解,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并未对家庭过期药品回收事宜进行明确规定,也未规定过期药品回收管理的主体部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针对的都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的管理,并未涉及家庭过期药品。《药品管理法》将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按劣药处理,但对家庭过期药品如何回收未作明确规定。环保部门将医疗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在目前缺乏家庭过期药品分类集中回收渠道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家庭过期药品实际上并未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 专家建议完善法律法规,重视过期药品回收,明确相关部门建立过期药品回收机制,这样责任主体也就明确了。 药品包装要瘦身,家庭储备药品清单有必要 最根本的还是要减少家庭药品的储备和浪费。徐述湘建议对药品包装进行瘦身,实行小包装,或者对大包装、大剂量药品实行分拆零售的模式。同时,科学合理布局24小时药店,方便居民及时购买,引导居民不备、少备药品。 当然,医生的作用仍不可忽视。“医生开药要严格按照‘急三慢七’规定,即急性病症最多开三天药,慢性疾病首次开七天药,既有助于及时调整用药,也减少了剩药可能。”赵志刚建议。 还要加强对公众的科普,改掉家庭“囤药”的习惯。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制定一个家庭储备药品清单,指导公众哪些药可在家里储备,哪些药不适合储备。“一些急救药品和感冒药、退烧药等常用药可适当储备,抗菌药物不适合在家里储备,因为不同时间的感染,服用的抗菌药物是不一样的,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赵志刚说。(记者 陈海波)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