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开始出手干预价格倒挂问题严峻的短缺药市场了。在6月28日召开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直言,部分药品出现短缺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业界所称的“中标死”,即药品中标后过段时间就消失了。“药品招标价格低出发点是好的,但难以持续,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能让企业长久亏本供应。”曾益新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协调,而本次《意见》出台就是要着手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即在基本反映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尊重供需双方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协调机制,让药品供应回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关键领域药品“告急”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药品管理工作情况报告》、《药品管理法执法检查报告》时,严以新、辜胜阻、史莲喜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都谈到药品短缺、供求失衡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卫生部原部长陈竺就直言,当前一些低价药,包括若干急救用药和一些重要疾病的基本用药存在全国性短缺的现象,由此造成的药品可及性问题非常突出,短缺药品中有的是抗休克药,有的是治疗心力衰竭药,有的是治疗白血病和癌症的药,有的是结核病、艾滋病的基本用药。 “按道理药品不应该出现短缺的情况,实际上也没有出现大面积药品短缺。”曾益新直言,部分地方出现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十分复杂,包括生产性、政策性、机制性以及投机和垄断因素四个方面。“与当年缺医少药的现象不同,现在出现的药品短缺状况大都是由于某些局部、个别因素导致的,比如说有一些生产性的因素可能会引起药品短缺。就像鱼精蛋白是心脏手术要用的必备药品,原料药取自鲑鱼,供应有很强的季节性,可能会造成短缺。”此外,曾益新还解释称,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有一些医疗机构还没有完全转到公益性定位中来,出现低价药的采购使用动力不足等。“不过,也有一些药品可能全国就两三家企业生产,为了抬高价格就控制供应,串通一气把价格抬高,出现人为短缺现象。”曾益新表示。 针对业界热议的短缺药供不应求却仍然“被压价”的情况,《意见》明确规定,综合临床必需、用量小或交易价格偏低、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等因素,遴选定点生产品种,通过政府定价、价格谈判、市场撮合等多种方式确定统一采购价格,招标确定定点生产企业,直接挂网采购,保障区域合理供应。 短缺药成“短命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短缺药因为价格过低出现“招标死”、“中标死”的情况近年来已成不少医药企业不可承受之痛。就连曾益新也坦言,这种现象确实在一些地方出现过,虽然药品招标价格低并非坏事,出发点是良好的,但有时价格压得低,企业即使中标,长远来看生产多盈利不多,难以持续。 “今年3月,用于治疗消化道和乳腺等肿瘤的氟尿嘧啶注射液,基本无法从制药厂提货了,库存也仅能维持几天。”近期,像江苏省肿瘤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童本定一样遭遇不可替代的药品短缺,只能通过更换治疗方案使用部分更高价格药品代替的情况时常见诸报端。 其实除了短缺药低价中标问题凸显外,即使在整个药品招标领域,“唯低价论”也是普遍存在的。日前,人民日报曾发文称,在对江苏省的苏州和无锡、湖北省的武汉和宜昌、四川省的成都和德阳3省6市的100多家实体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最低价中标”成为企业集中诟病的问题。其中,作为药企代表、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郭尧尧表示,“最低价中标”对于创新型企业很不利,“我们研发费用高,定价自然就高,尽管药效好,但是招投标上非常吃亏”。 据悉,日前四川省药械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发出公告:对企业主动申请撤网的424个品规药品予以撤销挂网。本采购周期内,不再受理上述撤网药品申报挂网工作。同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关于取消部分药品中标挂网资格的通知》,同意22家药企71个产品的撤标申请。专家直言,目前正处于药品招标季,四川大量企业撤标、甘肃多次出现企业撤标,与成本上涨的同时中标价过低,企业利润被明显压缩密切相关。 政府干预解燃眉之急 不过,即便如此,业界仍对于政府是否有必要干预市场存在疑问。对此,曾益新认为,虽然理论上药品短缺可以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来调节保障药品供应,但是市场机制这只手对于某些因素并不具有完全的干预能力,这个时候政府部门还得出手。《意见》中对政府的定位其实是一种新的机制,既不是裁判员更不是运动员,有点像协调员。既不是政府指定一个价格,也不是完全的市场机制,是政府当协调员,把企业、采购方、医院、专家请到一起,在保证供应稳定的前提下,商量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 资深医药专家赵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时,政府出手确实是有必要的,是能够解决短期燃眉之急的。“从政策释放的信号来看,目前政府确实是希望寻求一个平衡点,既保证短缺药在一定价格范围内更充分供应,又能让药厂获得一定利润。”赵衡直言,长期来看,我国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更多的企业愿意生产短缺药,分摊供应风险。 据悉,目前已经有部分地方政府采取了询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短缺药价格倒挂的情况。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询价采购等方式缓解药品短缺虽然给药企减轻了压力,但药价上涨也给医保带来不小的支付负担。 对此,《意见》给出了一条解决途径,即我国将根据临床实际需求,筛选短缺药品储备品种(含原料药),合理确定储备数量,安排收储资金,保障药品储备及时到位、高效调剂调用。 长期来看,《意见》确定,到今年底,我国将建立短缺药品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平台和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健全部门会商联动机制,初步建立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监测预警机制和国家、省两级应对机制。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文 宋媛媛/制表 新政确定短缺药保供重点任务时间表 建立完善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制定国家、省两级统筹应对工作规则和部门职责分工 完成时间:今年8月底前建立遍布全国、合理布局短缺药品监测哨点,制定监测程序、范围、时限等工作方案,实行监测信息每月零报告制度 完成时间:今年12月底前完成哨点布局 汇总监测信息,制定并定期发布短缺药品清单,通过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动态优化调整 完成时间:今年6月启动工作,11月底前制定第一批短缺药品清单 建立省级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和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建立完善省、地市、县三级短缺药品监测网络体系和预警机制 完成时间:今年7月启动工作,持续推进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