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宵节后,广州市民何小姐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看病,在手机上用支付宝缴完药费后,拿着处方单的她却满医院找不到药房,最后被告知该院自2月8日起就将成人门诊药房移出院外。在医院附近一家名为“大众医药妇儿中心店”的药店,她在店员指引下在自助机上报到后,不到5分钟就拿到了自己的药。(2月27日《人民日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率先取消门诊药房,医院“只看病不卖药”,无疑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医药分家”政策的落地。这种看病、卖药“两条线”的分治格局,能否持续下去成为我国医疗常态,能否真正打破看病难、看病贵困局,有待时间来检验。在笔者看来,应着重把握好两个关键环节。首先,从常理分析,失去“以药养医”的利益支撑,医院的利润和医生的收入就只能靠“以技养医”和“以械养医”这两条路。这就需要对医务工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及医疗器械的检查使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价码,比如门诊挂号费。这种价值评定同样需规避过低伤医和过高伤民的两个极端。如果需要政府对经营缺口进行适度补偿,这个“度”又该如何把控?其次,从一般市场规律分析,多家药店公开竞争当有助于药品价格回落。但是诚如院方坦言,刚刚蹒跚起步,合作药店只有一家,未必能明显看到降价效果。社会化购药会不会导致药店只卖贵的不卖对的,导致救命廉价药的短缺,值得思考。随着市场购药的常态化,政府部门对药品市场的有效监管也不可或缺。 群众满意是检验改革举措成效的试金石,缓解看病贵自然也是评判“医药分家”惠民的最终目标。药房移出医院让人们看到了医改的决心与诚意,但这只是破题解困的第一步,只有真正稳住医院和药店的两头,“医药分家”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未完待续,百姓充满期待。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