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首批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圆满结束,这个师承班能为成都中医药发展带来什么? “有人说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着急的是,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国医大师,你开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那就会毁掉中医。” 以上这段话,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长王国强在全国中药材资源与生态种植研讨会上所说的,其言切切,掷地有声,道出了目前中医和中药所遭遇的问题。 “中医毁于中药”,这种说法在业内流传已久,专家也已呼吁多时。若此问题不解决,推广中医、发展中医的道路中将始终横卧着一只难以逾越的“拦路虎”。但是,如何来解决这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2014年,成都在全国首开先河,举办了“成都市首批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期望通过为期两年的师承学习,使学员掌握从经典古籍研读到中医养生、从中药资源的保护到中药品质考究、从川产地道药材的继承到创新发展、从中药饮片鉴别到中药质量现代控制技术、从中药饮片炮制到中药制剂、从中药小包装饮片到中药配方颗粒、从中药临床药学基础知识学习到中药知识的融会贯通、从中医病案整理到医院药剂科管理等比较全面的掌握中药临床药学知识。 中医自古“医药不分家”,成都在全国首开的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就是致力于将现实中已经“分家”的中医和中药重新串联弥合起来,着力于逐步改变医药“分家”的局面,使中医药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更好地服务于百姓。 那么,师承班效果究竟怎么样?它对中医药的发展将起到怎样的作用?笔者为此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72名学员和29名导师 一批中医药名家 “扣手”一批中医药剂骨干 时间需要回溯到2014年5月底。 尽管尚未正式入夏,但成都的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这天早上,郫县骨科医院药剂科主任杨川早早起床,驱车前往成都,去参加“成都市首批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的开班典礼。作为一名中药药剂师,年近40的杨川在离开大学校园多年后,将重新“回炉”,去学习关于中药临床药学的知识。 与杨川一起参加成都市首届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的学员共有72名,他们分别来自省、市、区(市)县中医医院和综合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他们都是所在单位的骨干。也许他们自己也不曾想到,这次为期两年的师承培训,会彻底颠覆对中药的惯性认识,从而改变他们的从业生涯,让“医”和“药”重新回到应有的正确轨道上去。 在这群学员中,来自省和市级医疗机构的有18名,占25%,县级医疗机构学员52名,占7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学员有2名,占2.8%。学员的学历分布也较为广泛,其中博士1名、硕士11名、大学本科34名,大学专科24名。 从年龄上来说,72名学员普遍较为年轻,绝大多数人在40岁左右,在中医这个行当,他们正是“当打之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十足的干劲、有广阔的进步空间,最重要的是,他们更能够吸收先进的理念并学以致用。他们身上存在的这些特点,正好符合中药临床药学师承的要求。 成都市卫计委和中医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学人员培训,在计划筹备“成都市首届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时,就对学员的筛选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因为他们承载的是成都中医药的未来和希望。” “在发展中医药、推广中医药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有这么一批人来作为开拓者”,成都市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教育办公室负责人说,“中医可能毁于中药”,警钟其实已经敲响许久,“在传统上,中医从来都是医药不分家的,但在现实操作中,医和药已经隔离开来,医生开方,药剂师抓药,相互间成为一种流程,而少有去关注剂量是否合理、药品是否抓得准确、煎制方法是否准确无误等等,这直接导致疗效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了治疗、影响了中医药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 如何将分离的“医”和“药”重新弥合起来,回归到传统的“医药一家”?成都市卫计委和中医药管理局想到了“师承模式”。我市先后开展过3批中医临床师承班,通过师承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传承人,然而,这只针对“医”,而针对“药”的师承,在全国没人做过。 成都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充分筹备,2014年5月底,“成都市首批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正式开班,72名学员将在两年中接受29名省、市名中医药专家的培训。作为指导专家的29名导师均在省内赫赫有名,他们中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以及主任中药师和主任中医师。在遴选导师时,当听说是针对中医临床药学进行传承培养,导师们欣然接受,甚至不惜推掉很多重要的工作,“因为,专门对 药 的师承培训,在全国还是第一次,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发展的更大希望。”国家级名中医刁本恕说。正是因为各位导师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今年,成都市的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教育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导师们的担忧 这就是中药临床药学 特别师承班要解决的问题 四川省、成都市名中医刁本恕则说,与西医不同,中医和中药不可分,“而现在存在很多错误,中医师不了解药,甚至连很多中药材都不认识或者真假难辨,只管开处方,这是不行的。”他举例说,黄连因产地不同药效也不同,川黄连,又叫雅连,是效果很好的,当病人需要用川黄连而医生开成了其他地方的黄连,效果就大受影响,“因此医生就应该特别注明是川黄连或雅连,如果医生都不认识,那如何保证疗效?” 成都中医名医馆的四川省名中医陈天然也对现在的“中医药分家”感到痛心疾首,他说,中医在传统上就讲究师承,要懂“前店后堂”,也就是说,不仅能在后堂诊断开方,而且在前店还能认识所有中药材,通过“闻、尝、摸”熟知它们的药性,一点都不能出错。“现在我们担忧的 中医毁于中药 ,就是医生不识药,而药师对药剂理论的欠缺难以审方验方,导致错误率升高,影响了中药疗效。” 中医药遭遇的问题,是国内一种普遍现象,而成都用开办“首批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的方式,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 在阐述成都市“首届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之前,需要了解一下我市的中医药现状、中医药剂师的基本工作规律以及导师们对现状的看法。 据卫生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成都市有中医医院、设中医科室的综合性医院(含基层)以及中医诊所、门诊部1327所,中医药从业人员20267人,年诊疗将近1600万人次。就机构数量和诊疗人次来看,说明中医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人们相信中医、选择中医,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有力基石。有了这一基石,四川作为中医药大省、成都作为中医药的大市,其名号得以持久保持。 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医”和“药”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力的掣肘。 在2014年5月以前,郫县骨科医院药剂科主任杨川和科室的其他药剂师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何不妥:医生开具处方,病人拿单子到药房,药剂师按照方子逐一抓药。这几乎就是一个固定的工作流程,除了审核中药的配伍禁忌外,他们严格执行医生的处方。“作为药剂师,我们认识药房里的各种药,但了解得并不那么充分,比如,柴胡有全草和根茎之分,在中医上用法不同;竹叶柴胡和柴胡是两种不同的药,因为柴胡很贵而竹叶柴胡相对便宜,供应商有时用竹叶柴胡替代柴胡;还有半夏和水半夏、葛根和粉葛等等,都是有很大区别的,治疗不同的疾病,然而,现在很多药剂师并不能很好地区分,从而混淆着用,因而中药的疗效就打了折扣。” 天府新区人民医院的中药药剂科负责人段梅也有同样的感受,她说,中药炮制是非常讲究方法的,哪些药先煎、煎多长时间,然后哪些药再放进去、煎多久等等,这与药的疗效呈正比关系,“以前不懂得这些,如果处方上没有特别强调,煎药室拿了药就倒进去熬,疗效显然就受到影响。” 在中医领域,这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非个案,由此中医药专家们也忧心忡忡。 祝之友,主任中药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医临床药学(背景)研究院终身首席科学家。他在《神农本草经》的前言中写到:“在祖国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历史原因,药物品种内涵的不断变化,即 方未变而药多变 的特殊现象,造成了古代和现代用药之间的不确当与脱节,从而影响中医临床疗效,乃至中医药学的发展。”祝之友列举许多经典古方作为例子来说明:如麻黄桂枝汤中的桂枝,枳实汤中的枳实,泰山磐石散中的续断,仙方活命饮中的金银花等等,与当今所用的药均有差异。“现代中医使用这些汤方时,均更换了其中的药物,把现代人对药物的思维标准强加在古人用药意图上,有的完全背道而驰。” 祝之友还说到一种现象:现在的中医名家多数只对处方研究精湛,而往往对药物的历史变异不很重视,在中医饮片使用上只注意“道地正宗”,而不注意药房调配实际付给品的真伪,从而直接影响了疗效。 两年的严苛训练 72名学员感觉 终于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懂医不懂药,是个饭钵钵;懂药不懂医,是个瓜东西。”这句顺口溜与其说是一种嘲讽,倒不如说是对中医中药“分家”的一种警示。为了开办首批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成都市卫计委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期为成都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开辟一条更为通畅的道路,成都市财政局对中药师承项目给予了专项经费,为中药师承班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加强师承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成都市中医管理局制定了《成都市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教育教学工作方案》、《成都市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和《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教育经费管理办法》,拟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成立了以成都市卫计委、成都市中医管理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成都市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教育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及成都市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教育办公室,并委托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中医药学会)负责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确保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每一次大课,学员都要进行教学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便于教学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那么,72名学员接受29名导师的师承培训,他们究竟学些什么呢? 这次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培训,还真体现了“特别”二字: 在两年时间中,师承教育办公室认真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开展集中大课26次,所谓大课,它突破了以前纯理论的培训,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方式进行。比如,第一次上课,导师祝之友讲《中药临床药学路径与方法》,紧接着的第二堂课,便是理论加实践,课堂内容为《中药饮片质量的关键问题与药房基本鉴定》。这堂课是在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上的,那里有中药饮片的鉴定条件,因而在理论结束后,学员立即介入实践,到标本室去尝试鉴定中药饮片质量,观察真劣中药饮片的差异。 “明晰本草,形色性味;认知品种,古今变异;全面掌握,临方炮制;用药安全,规范齐备;确保疗效,振济性命。大悲方便,推陈出新;感恩神农,利济苍生。”——这份《心契约言》,是每一次大课学员们宣读的誓言,表明了学员们学好中药、主动把握好中药质量、更好服务于百姓的决心。 除了26次理论加实践的大课,师承教育办公室还4次组织学员参加国家级中药临床药学培训,同时把全国临床药学学习及实践活动信息及时告知学员,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学习,为学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此外,师承教育办公室还9次组织学员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先后两次到洪雅认药、采药,到都江堰麝香养殖场了解麝香的养殖和取麝的过程、到江油附子种植药材基地了解附子的种植采摘加工过程,同时听取专家讲授附子13种炮制工艺技术;到洪雅瓦屋山药业、新都中庸药业、都江堰春盛药业、绿色药业、省中药饮片公司参观标本室、质控室、药库房和生产车间 ,参观了洪雅县、安岳县中医院及中药房和安岳中医药制药厂,从不同环节了解中药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程序,使视野从小小的中药房拓宽到更加广阔的空间,感知、悟知日常工作还应结合哪些更有用的临床药学知识,逐步改变单一、按部就班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模式。 杨川是师承班的班长,他说:“每次集中大课都有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每位优秀导师都是一座知识宝库、都是一本现成的典籍,为学员推开了一扇中医药知识宝库的大门;每次教学实践活动都是对学员所学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巩固。”他感叹说,师承班的所学内容,几乎更新了对中药的认识,刷新了中医药发展的理念,“还未结业,学员们都纷纷开始尝试将所学的东西落实到实践当中去,以各自单位为点,从药剂出发,开始了规范、改革和创新。大家都觉得,在师承班上的所学,终于开始让中药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了!” 从学员行动看师承效果 让中药发挥 原本应有的疗效 2016年5月,“成都市首批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顺利结束,由于学员的论文集尚未出版,故结业典礼将推迟到11月底进行。如何界定师承班的成果?在调查中,我们希望从多个维度进行观察。 成都市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教育办公室负责人龚怀宇: 72名学员中有2名因工作变动未参加考核,另70名学员参加了结业考核,其中优秀和良好57名,占81.4 %;3名论文不符合要求的学员由专家重新审阅资料,提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对一的帮助指导,参考的70名学员全部合格顺利结业。 两年培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学员们收获颇丰,提高很大。更重要的是,学员们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有了再认识,两年前学员们对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感到很迷茫无从下手,全市各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单位甚少,培训尚未结束,学员们就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开始改进本单位的药剂工作,弥补以前的缺点或不足。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药房主任徐敏: 处方点评在西医上已经运用很久,很好地规避了不合理用药,但在中医上起步较晚。这次师承培训,让我们意识到中药处方依然需要点评,因而医院建立了中药使用的评价体系,成立了合理用药点评的工作小组,通过点评使中药用药更规范合理。由于中医讲求辨证施治,患者个体差异大,这也为处方点评带来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就从处方书写规范性开始,边落实边摸索,逐步寻找规律。比如,开的是竹叶柴胡,就绝不能够以柴胡来统称;对超剂量用药的处方,药剂师会去求证为什么超剂量,若确实是病人个体需要,那么医生必须再次签字,这样就保证了用药安全。通过近两年的处方点评,以前不规范的行为得以规范,我们从患者调查中发现,中药的施治效果竟然大幅提升,患者很满意。 天府新区人民医院中药技师段梅: 在师承班进行到中途的时候,我们便深刻意识到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在去年上半年,在我们的建议下,天府新区成立了一个“中医药质控中心”,我担任中心负责人,以天府新区人民医院为龙头,将辖区内的一企业医院、13家乡镇(社区)医院以及民营医院都纳入进来进行培训,然后对中药房进行规范化建设,从中药饮片质量的把关,到药房标签的重新规范,再到药品来源的追溯体系建设等等,都重新进行了严格规范,通过一年半的努力,中医药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广大患者。 新都区中医医院药剂室主任廖芳: 我们的侧重点是中药炮制和中药饮片质量的把关。我们对全区中医药剂师进行了培训,包括诊所、药店在内,有300多人参加,还邀请祝之友老师专门来为学员讲课,教大家如何正确炮制中药,以提高中药疗效。从9月份开始,各区(市)县展开对中药饮片质量的交叉检查,值得骄傲的是,检查专家大多是成都市首批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的学员们,我们将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着力于服务和指导中药饮片质量的提升,也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的具体体现。 其实,我们的采访记录,仅仅表现的是一个方面,学员们回到单位开展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些,比如还有:开展了药师下临床,协助医师为患者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案;向患者提供药物咨询;修订中药中成药《处方集》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方便;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成立中药情报资料室,收集国内外最新中药药学情报,为临床人员有选择性地借鉴使用,为合理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最新的医药信息支持,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分析上报,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从而降低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学员回去后,大力开展医院中药饮片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定中药饮片采购、储存管理制度、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差错与应急管理制度、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煎药室管理制度、中药饮片质量检测等制度,有的医院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及设质控员,每月对制度流程及职责落实情况和中药各个质量环节进行监测、检查,保证各个环节质量与安全。
为期2年的中药师承培训,不仅提高了管理能力,而且,学员们的努力,还进一步深化了中医药的服务内涵,“学员所在单位普遍开展了临方炮制、临方加工,有的单位还开展了膏方、散剂、丸药的制作、时令养生汤、三九贴、三伏贴、痛经贴等不断增加医院的服务内容,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据悉,成都的中药临床药学特别师承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关注与认可,表示将借鉴并推广这种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市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说:“有了首届师承班的经验,我市还将继续举办中药临床师承班,让它成为与中医师承班平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让中医中药从此不再 分家 ,让我市中医药在建设健康成都、幸福蓉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惠及百姓。”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