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的角度和中医发展自身规律出发,建议有关部门能建立医药结合的双料人才培养机制,并打通行医资格,让药师拥有医师证,让医师拥有药师证,或者合用一证,做到能医者能药,能药者能医,培养双料型的医师、药师和高级人才。 过去学中医都要认药,所有医生都是医药学专家,而现在很多青年中医会开方却不认药,中药师又只懂药而不懂中医理论,这是当今十分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国家实行医师制度和药师制度之后,中医临床与药物管理使用处在了两个平行线上,临床专业医生的培养与药学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不一样的风格。 医药分离的模式借鉴的是现代临床和药理学的管理模式,看似医师、药师能各司其职,其实是不符合中医发展规律的。 医药分离并不适用中医人才的培养。自古医药不分家,传统老中医不但懂开方遣药,更对加工药材或者采购药材了然于胸。从神农尝百草到药王孙思邈,再到明代药圣李时珍以及近代名老中医,都是医药兼通的大家。 中医师医药皆通是临床疗效的保障。医生若能对所用中药的性味归经、自然状态、炮制状态以及具体的效用等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在用药时就能如一位将军般调兵遣将,以达到最好的临床效果。如果医生不认识中药,不能完全理解药物的性能用途,单凭理论的认知或者药房的供应去进行药物的使用,就难免有些闭门造车,临床疗效就容易大打折扣。 中医师学中药、中药师学中医都要符合临床需要。临床工作和药学工作都是深邃的学问,知识浩如烟海,而精通医学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真如《本草纲目》一般认识近万种药物也是不切实际。然而,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药物不过四百种,一些专家常使用的药物也不过百种。因此,并不是必须将所有的中药都烂熟于心,而是对常规使用的中药能够多一些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对于临床工作的开展也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做药师的也不能只置身于自己所学习的或者要求的领域,也应该通晓一些医学的知识,这样就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药物的开发和使用。 因此,从长远的角度和中医发展自身规律出发,建议有关部门能建立医药结合的双料人才培养机制,并打通行医资格,让药师拥有医师证,让医师拥有药师证,或者合用一证,做到能医者能药,能药者能医,培养双料型的医师、药师和高级人才。这不仅有利于中医专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引导高级专家或者中医师开办门诊、坐堂行医也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孟长海单位系河南中医药大学)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