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贵、药价高;小病干熬、大病等死”,这已经成为当今人民群众议论最多、意见最多的话题之一。有人因此“顺理成章”地将制药企业视为矛盾的根源,并因此推定制药行业为“暴利”行业。然而据记者调查了解,这个结论有失偏颇,至少不准确。
国内制药企业成本上扬走向微利
“如今我们制药企业就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老百姓把看病贵、看病难的账都算到我们身上,这不公平。”一家国有大型制药企业的老总抱怨说,“实际上近年来国内制药企业利润是在逐年降低,有的甚至出现了亏损。”
山东新华医药有限公司负责人证实了这种说法。2004年,这家药厂出现了建厂几十年来的第一次亏损;2005年,制剂销售利润比上年又减少了900余万元;2006年上半年,制剂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又下滑了五个百分点。同样出现利润下滑的还有华北药业、石家庄药业等企业。
一位业内人士说,“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已经普遍走向微利。”
来自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制药工业利润率比全国工业平均利润率低26.24个百分点,135家国内重点制药企业共获利润69亿元,同比下降11.5%;2005年,144家重点制药企业有25家亏损,亏损面为17%。另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化学制剂工业亏损面达到40.4%。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俞观文给记者分析了制药企业利润下降的原因:首先是原材料涨价,煤、电、水、石油、粮食、石化产品等制药必需的原材料,近年来价格每年都在上涨;其次是药品质量要求提高,比如新的药典对药物的残留溶媒、溶解度的标准,都比以前提高很多,为保证达到质量标准,需要增加必要的成本;第三是环保成本上扬,制药业是我国六个重污染行业之一,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海正药业每年20亿元的销售额,环保费用就要占到2500万元,尽管如此也没有完全达标。”
此外,药品降价也是制药企业利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自1997年10月国家对抗生素以及生物制品调整价格至今,国家已经累计18次对各类药品实施降价,涉及种类上千种,降价幅度在5%至30%间不等。而降价的主要压力大多推到企业身上。华北制药集团的一位职员形象地说,如今降价药品的价格已经是“一瓶大输液1.5元,而一瓶矿泉水三元;一支青霉素0.35元,而一支冰棍两元”。
外资制药企业在降价中得益最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与国内制药企业不同,外资制药企业的日子却相对要好过得多。他们的利润水平为何在屡次降价中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呢?原来,我国药品价格目录大致分为专利药、原研药和单独定价药、仿制药,这几种药在历次降价中的降价幅度并不相同。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统计,我国目前生产的药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不到3%,而97%以上的国产药为仿制药。外资药及合资药则基本占据了原研药市场。在历次降价中,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国内制药企业的品种价格普降50%以上,而外资制药企业的专利药降价幅度只有20%,外资企业的非专利药降价幅度也只有25%左右。
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仙霞表示:“对专利药实行定价保护是应该的,但对早已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原研药进行保护,这种特殊待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少有的,也极不合理。此外,在所得税方面,内外资企业政策还存在不小的差别,不利于公平竞争。”山东新华医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同样认为,对外资制药企业的产品定价采取按原研药政策进行“照顾”,使其价格远高于国产药品。拿头孢曲松为例,目前国内一般制药厂家产品的市场最高零售价为10元,而某外资公司生产的同类品种最高零售价为93.8元。目前,外资制药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比国内制药企业普遍要高三至五倍。
群众看病贵的根源在“以药养医”
虽然药品多次降价,人们为何仍然感到“看病贵”、“药价高”呢?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主要原因,一是药品流通环节的“黑洞”太大;二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药养医”机制。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某一种处方药的定价为每盒100元,其中给医生的回扣大约40元,花在药品推销员身上的成本——包括底薪和提成最低10元,中间商——医药公司要赚10元,医药招标中的花费约为15元,75元就这样用掉了。而医药企业还要纳税约14元,原材料、生产成本、企业管理费用、销售成本、工人工资一共才11元。华北制药一位销售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例说:“比如头孢曲松,企业出厂价仅占到医院零售价的14%。”
据了解,从1989年开始,政府对医疗机构实行定额投入,医疗机构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价15%至20%作为补偿。山东新华医药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以药养医”机制导致高价药反而好卖,并削弱了价格普遍便宜的国内药企的竞争力。与普通商品的市场竞争通常采用大打价格战等手段相反,药品生产企业的竞争方式是逆向定价,即“价格越高、折扣越大、销量越大”。四川一家药厂生产的左氧氟沙星价格降低后,在几家大医院的销售额迅速下降,从以前的200万元降至几乎为零,厂家因此被迫减少产量。另一个典型例子是青霉素,人们已经很难在城里的大医院见到曾经热销的青霉素的身影了。经数次调价,一支青霉素的价格如今只有几毛钱,利润极低,医生转而使用与之疗效接近的但价格较高的药物。对高价药用得越多,医院的利润就越大,而病人的花费也就越大,由此才导致医院“天价药费”屡屡出现。统计显示,目前医院总收入的50%至70%是经营药品所形成的利润收入。
俞观文把“以药养医”对我国药企的危害归结为三条:一、扭曲了医药市场,如今医疗机构通常优先选用价格比较高的药品,特别是选用高价格的进口药和外资企业生产的药品,国内药企的价格优势在这里反而成了劣势;二、目前企业80%以上的产品销往医院,医院对药企处于绝对强势地位,迫使企业在招标等环节不得不采取“二次公关”等手段,在加大企业负担的同时还滋生了腐败;三、药品降价本应是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全部下降,但在现有机制下降价压力基本由生产环节“独力承担”。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李舜年等人认为,2001至2004年,我国药价指数逐年下降,降幅分别为1.5%、3.5%、1.7%和3.6%,但同一时期卫生系统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费则平均每年上涨8.2%和8.6%,国家降低药价的成果被“以药养医”等机制冲刷掉了。显然,单靠药品降价已无法根本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因此,应尽快终止“以药养医”,逐步实现医药分业、合理用药。
华北制药集团有关负责人谈到,制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行业,国家应加大投入,尽快建立我国新药研发体系。同时还呼吁,国家应在税收和价格方面调整政策,拉近国内制药企业与外资、合资制药企业的差别;对医院开征药品经营增值税,建立药品价格的正向调节机制,改变目前药品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多的反向调节机制;国家应负责制定药品的定价政策,负责专利药物的定价和对医院执行药品价格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非专利药物价格则应放开,内外资企业执行相同的价格政策。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