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促进中医药发展 如何把好脉开好方?
促进中医药发展 如何把好脉开好方?
来源:-    浏览:801   更新时间:2016年04月1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近年来,我省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全省初步形成以112所中医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为基础的中医药 服务网络。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 资源,中医诊疗如何更便民、更规范、更有效,是省人大代表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广泛征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5位省人大代表向有关部门发问。

一问

中医诊疗如何更好服务基层?

张丽代表:中医作为传统医学在治疗疾病、防病养生方面有其不可忽视的功效。但在基层医疗服务中,中医药服务相对薄弱。如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保障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省卫计委:近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通过项目带动,重点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完善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已实现每个市、县都有1所政府办中医医院的目标。

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我省基层中医药服务机构的投入力度,近3年累计已投入6873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基层中医药工作基础条件,已经覆盖近50%的县域。近年来我省省级中医专项经费项目也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列入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为了更好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的特有优势,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大投入,为基层中医药发展提供保障。将积极协 调省有关部门贯彻落实 《安徽省发展中医条例》,建立稳定的中医药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不断加大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问

中医人才如何引得进留得住?

张丽代表: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如何重视已经引进人才在专业发展和生活方面的需求,力求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省卫计委:为进一步巩固基层中医药阵地,我们多措并举,大力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制订并实施引进、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优惠政策,招募招聘中医院校 毕业生和中医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继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中医类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继续推行农村 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由县人社局和卫生局负责中医药人员招聘,县中医院负责全县中医药人员统一管理,县管乡用。对新招聘的大学生,由县中医院安排 一对一跟师带教,再由县卫生局统一安排至乡镇卫生院工作。对在乡镇工作5年以上的中医药人员,根据其考核考评情况,择优选调至县中医院工作。这些从制度上 保证中医药人才能够“上得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省经信委: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通过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新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力促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推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抓好中医药高端人才集聚工程,帮助企业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

三问

中药注射剂使用如何更规范?

韩青代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3年)》指出,201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 12.1万例次,较2012年增长17%,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我省相关部门如何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省食药监局:为促进我省制药行业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有效、可控,自2011年3月1日起,在全省药品生产 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工作。目前全省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已全部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认证, 取得《药品GMP证书》。

省食药监局每年都对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进行GMP全覆盖飞行检查,确保原辅料符合质量标准后按处方和工艺规程投料生产、确保上市药品符合质量标准 等。同时,加强上市销售药品的抽验,加强上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今后,省食药监局将继续坚持依法行政,增强监管人员素质,加大监管力度,最大限度降低药品 质量安全风险。

四问

中医疗法能否纳入医保?

付红伟代表: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些传统的按摩、拔罐、熏蒸等手段在治疗中都起到了西医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中医诊疗能否纳入医保系统?

省卫计委:我省一直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在新农合及医保报销中将中医诊疗与西医诊疗同等对待。省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 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居民医保门急诊统筹报销制度,并明确提出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 技术纳入基本医保。同时,我省新农合自2007年起就将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目前,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在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 保中鼓励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的具体政策。

五问

如何更好支持现代中药产业发展?

曹振萍代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对中医药的需求增加,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中药产业发展迎来良好机遇。如何加快发展安徽现代中药产业?

省经信委: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绿色加 道地”中药材品牌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道地中药材产量、质量及加 工精细化、高附加值等目标和要求。

我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和规模化,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我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支持毫州建成种植、加工和 销售一体的中华药都,促进中药产业加快发展。今后,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加道地”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中药材标准化体系建立,加大中 医药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完善现代中药产业服务性平台。下一步,针对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加大利用外来资本和社会资金做大做强我省中药 产业;同时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议设立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得失谈·

打通振兴中医药的“任督二脉”

吴林红

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屠呦呦凭借青蒿素摘得诺贝尔奖、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中医药国家立 法提速……这些都是令人振奋的利好消息。但“气血不足”的尴尬也摆在面前:中医药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中医药人员不足,中医药人员中医思维弱化;中药材资 源破坏严重等问题。新形势下,如何打通中医药“任督二脉”,事关传统瑰宝创新发展,事关健康中国建设大计。

打通“任脉”就是打破中医药发展的信任困境。近代以来,中医药与我国传统文化一样,多次面临“存废之争”的严重危机。直至近年,仍有人大肆宣扬中医 中药 “缺乏科学原理、违背科学精神”。这种观点虽然无知,但有一定市场。现实中,“气功大师”“江湖郎中”经常打着中医药的幌子招摇撞骗,也使一些人对中医药 的科学价值心存疑虑。同时,由于中西医药的不同特点,中医中药一度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76.0亿人次, 其中中医类总诊疗人次8.7亿人次,只占11%左右。如果不打破信任困境,中医药发展就会失去深厚土壤。鉴于此,要大力普及中医药文化,教育引导普通百姓 深刻认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尤其是在预防保健、疾病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使中医药成为更多人信赖的优先选项。

打通“督脉”就是完善中医药发展的制度设计。多年来,在西医西药占主流的情况下,医药卫生制度设计带有重“西”轻“中”色彩,特别是现行医师管理、 药品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要。正如有人说的,中医西管、中药西治,无异于让“牧师”来管“和尚”。其结果必然是中医药发展受阻。改变这 种状况,首先要从立法入手,改革完善中医药评价体系,依法保护中医药健康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将为中医药发 展提供有力法律保障。这部重要法律审议通过后,要抓好贯彻执行,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政策体系。尤其是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等医药卫生政策,要 将符合条件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为发挥中医药优势、支持中医药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能否打通中医药“任督二脉”,取决于中医药能否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发展,在发展中更好服务人民。只有充分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全面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防病治病能力,才能让传承数千年的岐黄之术造福亿万人民群众。

·微话题·

4月12日,本报法人微博就促进中医药发展发布微话题,征求微博网友意见,部分网友建言献策如下:

@活力的试试啊:中医药还得比较专业一点,比如针灸,你得找到找准穴位吧。发展中医药,得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宣传、培训。

@半頁白紙:就像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以及礼仪的逐渐消失一样,保护虽迫在眉睫,但是没有传承的意识。

@常睿平:中医药是中华瑰宝,因“简、便、廉、验”深受百姓欢迎,在医疗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人才缺失、医保没有覆盖中医传统治疗项目 等,中医药却成了西医治疗的配角。弘扬中医药文化,使之发扬光大,首先增加该专业招生,多培养人才;其次把中医传统治疗项目纳入医保范围;再次加大宣传, 提高认识。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