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研发的重组人血白蛋白具有不受血浆限制、便于规模化生产等优势,被列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品种,目前已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图为华药生物技术分公司纯化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周克禹摄
□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分析人士指出,医药行业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河北是医药产业大省,2015年,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达210.1亿元,同比增加18.3%,市场潜力巨大。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和生力军,河北药企在即将到来的大发展中该如何发力?
中医药产业需“固本培元”
“河北中医药发展的春天到了。”看到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措施不断出台,神威药业集团董事长李振江日前表示,中医药产业迎来了群众需求与政策推动的双重利好。
我省中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14年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实现利润占到了全省医药工业的36.7%。然而,近两年省食药监局的药品监督抽验结果令人担忧: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在各类被抽验药品中合格率一直最低。
强 化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和规范种养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措施之一,对此,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十分认同。“提高药品质量,必须抓住种植源头。” 他介绍,以岭药业在太行山深处的涉县等地建设了十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规范种植,为企业提供了质量可控的原材料。
建 设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是神威药业继抓好中药材种植基地之后,提高中药材质量的新手段。2015年末,神威药业与中国中药公司、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 合作,着手搭建涵盖种植管理、饮片生产等六大板块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李振江说,该体系引入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来可保证中药材 来源可追溯、过程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中 医讲究“固本培元”,中医药企业在抓好基础的同时,同样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中医药发展开出了开拓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 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的“药方”,我省药企也正在进行相应尝试。根据“健康需要管理、身体需要经营”的养生健康理念,以岭药业在石家庄建设了国内首家医 药健养服务平台以岭健康城,该平台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汇集了健康管理、养生、亚健康干预等功能。吴相君介绍,随着以岭健康城的发展,以岭药业正加快 大健康产业布局。
创新研发转向“协同作战”
研发出一个新药,业内通行的说法是“10年时间10亿美元投入”乃至“15年时间25亿美元投入”。在研发技术和资金配套都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多药企都不敢贸然地进行新药研发。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瞄准群众急需,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等研发创新,加快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病和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面对研发困难,我省制药企业该怎么办?
“再 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了,必须进行联合研发、协同研发。”谈到转型发展和药物研发,华药集团董事长张振恩颇为感慨。他介绍,国际国内的研发趋势显示,在进行新 药研发时,许多企业越来越重视同行之间的大协同。他透露,华药将通过自主研发、联合研发等形式,加强新药、大药的研发引进,为企业发展蓄力。
据介绍,目前华药已建成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抗生素酶催化与结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新药研发方面,从“游击战”转向“协同作战”,正成为我省药企共识。
2015 年末,由神威药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联合研发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创新组分中药塞络通胶囊三期临床试验在澳大利亚正式启动。作为 全球首个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组分中药,塞络通有望成为我国首个在海外注册上市的创新中药。李振江认为,开展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研究与开发,与国内外研究机 构开展广泛合作,将为中药走出国门开辟一条新路径。
有的放矢建设“人才高地”
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对人才的依赖尤为强烈。
“一些国内外的专家人才,往往手上就带着项目、带着技术。如果能为我所用,对企业创新升级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张振恩说,华药在“十三五”期间将更加注重人才引进,尤其注重引进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药物领域的领军级人才。
就在3月1日,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原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生产部高级研究员张少英入职华药,成为动物生物制品特聘专家。“这标志着华药以高端人才引进为抓手,在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上迈出坚实一步。”张振恩说。
最近几年,低价招标、终端“限抗”等多重下行因素是大输液产品生产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依靠产品创新和销售结构调整,2015年,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大输液产品销售突破10亿瓶(袋),保持了国内大输液领域领先者的地位。
面 对成绩和危机,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曲继广的眼光已更为长远。他介绍,未来企业发展目标是实现产品结构从大输液“单项冠军”向新型制剂、生物制药“全 能王”转变,而要实现这个转变必须储备人才。去年,凭借在有机合成和不对称合成专业的深厚造诣,该公司首席研究员孙立杰博士成为省“百人计划”人选。曲继 广说,未来企业要储备更多像孙立杰这样的人才,把创新目光投入到国家重大创新药物研究等领域。
胡 志祥是石药集团引入的美籍药学博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进入石药后,他的研究内容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表达一系列蛋白质药物。业内专家表示,相关 研发成果有望提高国内患者生物技术药物的使用水平并大幅度降低治疗费用。目前,石药集团拥有30多名博士、500多名硕士,900名中级职称以上人才。石 药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正是有了人才储备,他们的新药研发实力才能位居全国药企领先水平,企业要创新升级,今后更要把人才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