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的假冒知名品牌的药物让业界和消费者忧心忡忡。而面临假药猖獗的局面,被假冒的企业往往采取或默许或自己私下花大成本打假的做法。因此有专家提出建立“假药公示制度”,以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同时吸引社会各界的力量来打击假药。不过这个建议一出台,便引起了医药界争议。
目前假药主要瞄准知名品牌药品,绝大多数知名品牌药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假药的冲击。业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一个药好不好就看它的假药多不多”,假药的多少已经成为评价药品好坏的标准之一。而有业内人士还向本报记者抱怨,“同一规格的港产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我的店进货价比个别药店的零售价还高,你说这种店卖的是真货还是假货?但是消费者对真假药的鉴别能力很低,往往只认价格,谁的价低就买谁的。”
假药泛滥主要是渠道原因
据业内人士分析,假药的泛滥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过去假药的销售渠道仅仅局限于一些农村地区的批发、零售市场,而现在却通过多种渠道向主流药品销售市场渗透。其中利用邮政渠道寄递假劣药品是一些不法分子采取的一种售假手段。第二,假药贩子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隐秘的销售网络,采取伪造批文或挂靠正规医药公司的手段,将各种假药混入医院和药店等正规渠道流通,给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
企业为打假投入很大
在农村地区,假药通过电脑网络和街头小广告的宣传,以及所谓“患者”的口口相传,组建了看不见的药品黑市,网罗着病急乱投医的贫困患者,严重危害农村患者的身体健康。
据悉,目前打击假药的力量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如药监的稽查部门,另一种就是消费者,第三种是制药企业。而实际上在政府、消费者和企业这三支打击假药的力量中,药品生产企业是现阶段投入资金和人力最多的,在药监部门破获的假药案件中,有相当数量来自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的举报,现实情况就是哪家企业投入力量大,往往查获的假药就多。
但无奈的是,面对假药的泛滥,被假冒的企业往往采取沉默的态度,不希望被公众获知,打假活动往往也是私下进行。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造假者的气焰。
专家建议建假药公示制度
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相关专家指出,根据当前假药流通的特点,单纯依靠企业和政府从根本上遏制假药是不够的。他建议国家应建立严格的假药公示制度,定期向药品零售商、媒体和社会公众发布假药情况比较突出的药品名单,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提高警惕,从消费环节抑制假药,动摇制造和销售假药行为的市场基础。
各方看法不一
医药企业:怕被一棍子打死
不过,建立假药公示制度的建议一出,就立刻引起很多医药企业的反对。东盛集团副总裁关平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和被假冒的药企都是假药的受害者。
尽管假药公示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当消费者知道一个药品存在被人假冒的情况之后,很多消费者的第一反应管它是真是假,市场上有很多药可以选择,不买这种药就不会有风险了。而且药品很专业,假冒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别说是消费者就是业内人士也需要鉴别多时才能分清真假,因此公示往往会造成消费者认识上的混乱,从而放弃选择被公示药品。
消费者:欢迎公示制度
而很多消费者则对这种公示制度表示欢迎,读者林小姐告诉记者,作为消费者她非常希望能够知道什么是假药,哪些产品可能出现假药。这种知情权也是相关职能部门有义务让消费者知道的。她表示,正规企业公示某个产品被假冒的情况,虽然可能对该企业的某个产品产生影响,但是企业这种诚信的做法和良好的品牌可能会对企业的其他产品产生很好的拉动效应。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