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以来,成都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无论生产总值、销售收入,还是实现利税,均名列西部前茅,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但现状是,全市中医药产业企业分布散乱,企业规模小。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成都医药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成都有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个药物开发的外包服务产业及公共服务平台!来自美国的生物科学企业这样评价!
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一批国际同步、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医药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同时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都医药产业蓄势待发!
瓶颈
规模小集中度不高
新闻点击
迎宾大道8号。成都国嘉生物集团的行政办公和新药研发中心就在这里。7月27日,包括秦艽、知母等在内的“新荷花”中药饮片,在这里被装进集装箱,准备出口韩国等地。早上9点,车辆准时出发前往机场。
7月29日,董事长江云从清晨一直忙到下午6时,接待来自韩国一个大型企业财团的考察、洽谈。“9月我将回访,预计基本能够敲定这笔订单。”江云微笑着对记者说。
1-6月,全市140余家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65.56亿元、增加值27.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5%,均高于全国医药行业同期增长水平。其中,地奥、科伦等20家重点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亿元。
在中药产业方面,全市基本形成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生产、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中药产业体系。涌现了地奥、康弘、恩威、三勒浆等国内中药知名企业。培育形成了地奥心血康、洁尔阴洗液等一批优势名药和近90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但是,在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有个现象不容忽视:“小而散,集中度不高——这是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市医药产业推进办主任伍本康告诉记者,就我们目前调查了解的情况,全市几乎所有区(市)县都有自己的药品生产企业。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高新、双流、温江、金牛、彭州5个重点区(市)县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总和,只占全市医药工业60%左右。
市长助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敬刚认为:企业规模小,是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很大一个因素。生物医药产业是高新区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2005年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0%;成长了一批以地奥集团等为代表的大型生物医药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家,有10多个单一品种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但和我们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
成都医药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势在必行!
破解
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新闻背景
根据《成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将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特色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医药服务为重点领域。以高新区为核心载体,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生物医药为重点和特色、西部地区产业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创新成效最显著的生物产业基地。
伍本康告诉记者,成都市医药产业通过“十五”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基础,未来5-10年是我市医药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虽然现在全国医药产业都处于一个发展的调整期,我们认为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点,成都医药产业可望实现突破。一是全力打造核心区,完善创新、孵化功能;二是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
成都医药产业蓄势待发!
成都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不仅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工业园,而且集中药研究开发、药材种植、中药制药、配套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成为我国中药业发展的“领头羊”之一。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国家高技术产业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产业化基地、成都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芯片产业基地、成都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等的建设,使生物医药企业相对集中,形成了良好的协作环境。
23价肺炎疫苗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治疗肿瘤的基因药物等一批国际同步、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医药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积蓄了产业发展的后劲。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我市启动了申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工作,上报了总体发展规划,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重视。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生物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家发改委在制定“十一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安排下阶段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的工作中,将对成都给予关注和支持。若成功创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我市将被纳入国家重点产业布局,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根据高新区关于医药产业发展的目标,将以高新区起步区和冯家湾工业园为核心,规划建设以研发孵化为重点的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区。到2010年,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产值300亿元;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上50亿元的生物医药企业集团1-2个以上,上20亿元的企业5个以上。
创新
科研造核心竞争力
新闻点击
8月2日,在康弘药业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内,科研人员正在对其研发的WST205、Comfeagen进行临床研究和临床后试验。康弘生物总经理俞德超博士的观念是:医药产业发展,必须做深,向科研深度要产业化效益!
11年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5%,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多,累计上税6亿元之多。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这仅仅是一个创业刚刚12年的药业企业!剖析其成功经验,康弘药业集团副总裁赵兴平用很平常、但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却很难做到的一句话来形容:没有专利的产品,我们选择放弃!
四川在中药资源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品种有4500多种;中药资源蕴藏量达100亿吨以上,居全国首位。而成都具备的科研优势,也为发展医药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都目前拥有国家、省、市级中药实验室49个,国家天然药物工程中心和国家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中心各1个,各类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机构90家,具备了从药物筛选、临床前实验、临床实验到工业化生产的全过程研发能力。成都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药类“九五”、“十五”攻关项目数量名列全国前茅,近两年成都有20多个中药品种取得新药证书,居全国前列,在已经申报的100多个中药新药中,获准率达75.6%,居全国前两位。
究室经济处处长邓立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成都拥有四川省85%以上的医药研发资源,同时还有一支超过4000人的中药研究开发人才队伍。“成都有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个药物开发的外包服务产业及公共服务平台!”来自美国的前沿生物科学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道。
而作为生物医学产业发展重点的高新区“还有另外两个特色优势:成果转化很快,产业发展载体已经形成!”敬刚介绍说,目前高新区已经构建了产、学、研及中介服务机构密切结合、有机互动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这是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各种功能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是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敬刚说,从目前医药产业企业发展的情况分析,医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科研竞争力。下一步设想建立一个类似于医药产业“发动机”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把相关医药企业的研发力量整合起来,通过市场运作、企业科研机构参与的方式,最终实现为医药企业发展提供“第一动力!”据了解,目前,相关方面正在进行前期市场调查研究,将具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