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湖北某民营医药企业近年因经营业绩不佳,便请来一家专业咨询公司为企业做诊断。老板满怀期待地照着咨询公司开出的“方子”立马“施药”,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人员改组运动”后,不料结果却令这位掌门人大跌眼镜:企业上层间为此纷争不断,中下层管理者和员工们也因骤然的变革而无所适从,原本好端端的企业最终因上层创业者之间的反目而四分五裂。事后,这位老板痛心疾首:“我们不该急于赶时髦,病急乱投医……”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企业无论发展态势多么喜人,你总可以找出它相对薄弱的地方,或因精力有限而无法兼顾的地方,而需借用“外脑”来解决问题。比如,企业缺乏发展所需要的某种关键知识或技能;企业内部在制定方案时意见难以统一,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失偏颇,需要外部相对客观理性的判断;企业面临危机却不自知,需借助管理咨询机构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推动企业变革等。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并不好,于是问计于咨询公司便成为一大时髦。 时髦并不是问题,问题是企业对“外脑”的选择是否合适。选到了适合的“外脑”,企业可以花有限的钱办最大的事,解决眼前身后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并指引方向。但若选错了“外脑”,浪费所支付的佣金是小事,最可怕的是浪费了时间、错过了机会,特别是如果将企业引入歧途,损失就大了。 目前,国内的咨询业尚欠规范,在咨询公司中不乏混水摸鱼者。在如此环境下,企业在决定“借脑”之前当慎之又慎。笔者以为,起码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看它的团队国内咨询业较为重视名人效应,通常拥有名人的咨询公司更加受企业青睐。但企业要注意的是,现在有不少所谓的“明星咨询公司”,总爱打某位名人牌,而实际上这位名人可能只是挂牌而已,并不真正参与运作,只起招揽客户的作用,真正操作公司的是一些默默无闻而又才智平庸的人。即使某位名人真正参与运作,情况也不一定就可以乐观,因为名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就如同盖大厦需要有很多柱子,一根柱子搭起来的只能是帐篷。所以,我们除了看名人之外,更重要的是看看这个名人麾下的团队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能否胜任企业之所托。 看它服务过的客户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无论咨询专家将自己的公司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企业都应该认真访问一下与之有过业务联系的客户们,因为咨询企业的自我介绍往往具有主观性,而他所提供的资料也不可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咨询公司的状况,只有走访客户,才能了解这个咨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实力如何。 期望值不能太高企业要发展、要进步,最根本的是靠自身,咨询公司只是“智囊团”,只是企业利用的一个工具,不能取代企业自身的主导地位。企业不能捡到咨询公司这一“拐杖”就忘了怎么走路。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价廉物美是人们选购物品时的一项原则,但选择咨询公司却不能以此为标准。如果你需要的是乘坐飞机的方便、快捷与舒适,但你却只肯出买火车票的价,那你的需求就不可能实现。当然“机票”价格也必须合理,过于昂贵的支出,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话又说回来,即便是请来的“外脑”货真价实,人家也能够开出很好的“方子”,但如果企业的执行力不到位的话,恐怕也是白搭。此类案例,媒体已屡有报道。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