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公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就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原则、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及管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要求。
这个《指导原则》是我国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第一部指导性意见。其中,将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分辨临床是否正确、合理地应用此类药物的基础之一。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是临床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的典型行为之一。为此,记者就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发生原因、危害及对策,采访了解放军302医院感染七科医学博士刘士敬。
■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较为普遍
刘博士说,在没有任何适应征的情况下,以所谓预防感染为目的或是安慰性地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即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实际上这是滥用药物。
刘博士指出,这种现象在临床中较为普遍,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外科手术中的Ⅰ类切口手术不主张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是,大量临床调查发现,我国大约54%以上的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都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另外,根据有关规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在手术前或切口受到污染前使用,即至少在手术切皮前开始使用,但在临床实际中,大约33%的手术患者都是在术后才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预防治疗时机不当。
■抗生素并不是“保险药”
刘博士分析认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发生原因有多种。
从医生方面来说,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抗生素是“保险药”,即便是无指征用药,也不会导致什么不良后果;有的医生害怕耽误患者的治疗时机,一见患者病情变化,就将抗生素作为首选药物用上去;有些医务人员把抗生素当作“安慰剂”,在没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姑且用之,作为对患者的安慰;有的医务人员业务上不求甚解,责任心不强,如一见发热或疼痛,不是去深究病因,而是草率地使用抗生素;还有的医院或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滥用抗生素。
从患者方面来说,由于缺乏医疗常识,一旦遇有身体不适,常常是自己去药店购买抗生素,按照说明书进行“自治”;有的患者因怕麻烦,不愿去医院接受正规诊治,而是盲目地服用家中自备的抗生素。上述种种行为,就使得抗生素应用这一原本严肃的医疗行为,变成了一种随意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后果“惨重”
刘博士说,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现象较为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滥用抗生素是最严重的药物滥用行为,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现象约占其中的30%—45%,滥用抗生素带来许多问题和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
1、经费大量浪费。许多抗生素的价格较为昂贵,如果在患者根本就没有适应征的情况下让其使用,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并给国家的卫生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2、助长了抗生素的耐药性。随着大量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和病人安全,对于多种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病菌肆意泛滥,不再限于某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结核病人由于耐药而死亡。以往对于青霉素高度敏感的葡萄球菌,现在对其耐药性达到90%以上,原来针对葡萄球菌的一线药物是价格非常便宜的青霉素,如今不得不换成价格相对较贵的广谱抗生素。
3、毒副反应增多。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毒副反应明显增多,有些抗菌药物具有明显的耳毒性、肾毒性和肝毒性等毒副作用;有些药物可以造成造血系统异常,有些药物可能影响儿童骨骼、牙齿发育。
4、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长期无指征预防使用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可能造成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和紊乱,引发二重感染或真菌感染,造成院内感染率上升。
5、导致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死亡发生概率加大。一项调查显示,由抗生素引起的死亡,占药源性死亡患者的43.1%。
刘博士认为,医生要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适应征。最新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抗生素使用必须具有明确的适应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临床诊断、致病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药物的抗菌性以及不良反应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评估,以供正确选用或调整使用抗生素。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