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店涉嫌虚假宣传被查处
浏阳网4月11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张永红)为了治好自己的心脑血管疾病,淮川街道办事处的陈女士买了一块手表,花费3980元。
她是在看到一张广告宣传单之后作出这个消费决定的,“传单上称,老人家只要戴上这块名叫激光治疗仪的手表,就可以轻松治好心脑血管疾病。”但事实证明,其实际疗效与传单的宣传效果明显不符。
“我戴了很久,并没有发现起到什么作用,我怀疑自己上当了。”4月9日,陈女士向记者反映说。随后,市工商局淮川工商所对此展开调查,发现传单的散发者——“吴博士健康家园”涉嫌做虚假宣传,并当场被执法人员立案调查。
陈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浏阳市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投诉案件数据显示,关于中老年医疗器械保健方面的比例高达10%-15%。
市消费者协会负责人袁继跃表示,要想避免此类骗局,最好的方法就是拒绝购买。“因为误用机械,误服药品面临的不仅是经济损失,其副作用会给老人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实验室的“诱惑”
实验时见效的仪器买回家后为何就失效了?这是陈女士的第一个疑问。
根据陈女士的描述,55岁的她患有高血压多年,接到传单后,即按照上面的地址找到了位于北正路指背冲路口的“吴博士健康家园”,想进一步了解“正安牌三高治疗仪”。
结果工作人员拿出了一个激光手表,说,只要将这种手表戴在手腕上,就可以通过激光按摩手部的穴位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
“他们将我的血液放到电脑里一看,我原本一串串黏在一起的血液细胞和粘稠的血脂,确实变得跟青年人的一样活泼了!”为了证明产品的功效,试用期一过,工作人员就安排了指尖抽血化验。在放大镜和电脑的显示下,陈女士觉得她原本颜色比较黑的血液变红了不少。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坚持每天给陈女士上课,内容也围绕着这种治疗仪的神奇功效展开。之后,还安排陈女士试用产品三个月。
亲眼见证了这块手表的神奇功效,陈女士当场决定,花3980元买下了这台激光手表。然而,回家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她的血压却并没有因为这块“手表”降低。
仪器买回家就失效
那么,为什么实验证明了试用期明显有效果的治疗仪,买回家之后就不见效了呢?
“指尖抽血化验并不科学,而且带有很强的诱导性。目前很多不正规的医疗机构都通过这种手段诱导患者买药、买保健品。”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扶桂升说,仪器是否有效并不跟购买与否相关,它原本并没有被宣传的那种神奇功效,只是销售人员用一个带有诱导性的不科学实验忽悠了消费者一把。
“他们利用了消费者消费不够理性、不够成熟的心理。”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委员于斐说,销售者在产品宣传上则表现为肆意篡改或扩大产品适用范围,把保健品功用暗示为药品功效,并且不断地以患者、专家的名义对消费者进行诱导、拉拢、紧盯和欺骗。
对此,执法人员提醒市民:这一类医疗器械对于疾病一般只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它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时会故意夸大器械的疗效,检验产品效果时会故意偷换概念或用一些毫不相干的检测方法和莫须有的数据蒙骗消费者。
保健品骗局为何屡现?
“老年人应增强防范意识。”据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老龄委曾多次接到非法医疗组织借义诊之名在乡镇展开医疗讲座,并趁机推销保健品的举报。
而为维护老人的利益,保障老人健康,市老龄委、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局曾联合发文,禁止不法分子借义诊之名下乡推销保健品。就在去年年底,市老龄委也曾联合市工商局将一伙躲在张坊推销武汉一家公司保健品的“专家”赶出了浏阳。
然而,即便如此,也还是阻挡不了部分老人上当受骗。
“现在的情况是,这些琳琅满目、鱼龙混杂的保健产品没有获得‘药品批准文号’,反而可以逃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逍遥法外。”一家市级药监局的副处长袁斌华说。
“保健品拿到外地去销售,人家把它视为普通产品,因为没有相关的法规约束。”袁斌华说,正是因为缺乏一部全国性关于保健用品的法律规范,各地又各行其道、标准不一,一些违规的保健用品企业活得越来越“滋润”。
那么,既然保健品骗局难以禁止,老年人在遇到类似这种情况时该如何处理呢?
袁继跃提醒,要想避免此类骗局,最好的方法就是拒绝购买。
“听讲座、求健康确实对自己有益,但听完讲座后一定要注意不能买药。即使有些朋友熟人推荐的药品也要慎重服用,一定要对产品的说明书、宣传画册仔细阅读,并找专家和专业医疗卫生部门进行咨询,看看这种药是否适合自己。”袁继跃说。
■延伸阅读
保健品宣传倒卖“流水线”
近几年,《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两部法规相继出台,当时曾有人欢呼“保健品市场混乱有望终结”,可事实证明其效果并不好,依旧是审批混乱、监管不顺、宣传虚假。
正是由于保健品批文的可转让性,“倒卖批号”几乎成为某些人的财路,甚至出现了一些批号掮客,利用自己在政府层面的人脉关系,在长期的买卖批文过程中,打造出了一条保健品批号流水线。
通过网络搜索,记者联系到了代理审批及转让保健品批号的虽小兵,他告诉暗访的记者,卫健字号批文是6万-7万一个,卫食字批文是8万-9万,使用期限可能只有五年左右,卫妆字一个批号2万左右。这位负责人极力推荐国食健字号,声称价格要50万,但可以谈……
据调查,非药品冒充药品类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集中在2003-2006年,目前新入市的产品数量已呈下降趋势,但以前进入的或标示应作废旧文号的产品仍在市场上流通,甚至还有10年前的旧文号。
很多大型保健品企业也加入倒卖的行列,买卖批号甚至成了一些企业的副业。一个数据似乎可以说明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前几年共批准了3829家企业的6009个保健食品.而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显示,仅有1917个产品上市销售,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
“保健品市场自身存在着的几大死穴,中国的企业在监管、控制、管理、市场准入方面还是有很多漏洞,很多不良企业就钻了空子。”袁斌华说,整个行业在逐利、虚假、浮夸,满足于市场的短平快,恨不得把所有的社会资源一夜间全变现为金钱。
■新闻提醒
拒绝购买保健讲座上的产品
医药保健方面的骗局是老年人最常面临的风险,由于自身身体素质衰退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老年人很容易被免费讲座之类的形式吸引。
据记者了解,在这类骗局中,销售方聘请的所谓专家仅靠一些老年人常见病症常识对老人进行讲座,引起老人共鸣后,进而转为推销药品。
他们的目标对象通常是有退休金和积蓄的老人,一般的手法是:先打着免费服务旗号引诱光顾,利用老年人心境相对慈善、忧心和单纯的心态,把自己装扮成名医、教授,以肤浅易懂的医学理论、高新流行医科术语,以及“人性化”的说词不停地说教;
接着,通过优惠赠送、免费体验、无效退款和成功个案等,进一步让老人们从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从而把他们当成晚年的“救世主”;然后开始推销医疗、保健药品或仪器。老人们以为购买了他们宣传的产品,后半生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就有保障,殊不知,很可能不仅痛失血汗钱,而且身心也可能受到伤害。
那么,面对这样的“推销模式”,老年人怎么避免被骗?
首先,身体有不舒服状况,应到正规医院检查就诊;第二,凡要服进肚子里的保健药品,或要与身体肌肤接触治疗的保健仪,切勿轻易相信,提防遇到假冒伪劣产品令没病变有病,耽误病情而使轻病变重病。第三,老人家遇到保健品推销,应与家里的子女商量或辨别真伪后再考虑是否接受。第四,如果的确需要购买的,应索取盖章的发票,且把重要承诺在票据注明。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