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风波的中国食品到底安全程度几何?恐怕在不少国人心目中,国产食品早已贴上了质量没有保障、安全问题严重的标签。其实换个角度再看,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远没有想象得不堪,甚至领先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简称EIU)近日发布《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该指数包括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3方面27个定性和定量指标。报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综合评估107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并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 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继续占据排名的前25%,美国、挪威、法国分列前三位。中国在107个国家中位居42,其中:食品价格承受力排名47,食品供应能力排名41,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排名43。 l 中国食品安全水平处于世界中上游、发展中国家前列。 报告将中国列入良好表现(Good Performance)一档,并将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归为中国得分较高的7个指标之一予以特别提示。而另一发展中人口大国印度排名则在70位,远落后于中国。 l 食品安全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从附表中不难看出,指数排名与各国人均GDP构成非常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相对于人均GDP第52位的排名,中国是为数不多的食品安全水平大幅超越其社会富裕程度的国家之一。此外,报告指出,希腊成为排名下降最多的发达国家(下降6位),主要原因就是受累于经济不景气(GDP下跌20%),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食品安全保障脱离不开经济基础。 l 个别事件不足以影响总体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在过去一年中曾发生死亡数十人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甚至引发严重的贸易纠纷,但对衡量一国食品安全长期综合保障能力并不构成实质影响。说明食品安全个别事件虽然引起的国际影响和舆论风波很大,但最终并不能、也不应掩盖食品安全保障的真实水平。 l 城市化提高新兴经济体的食品安全水平。 报告特别指出,不少新兴经济体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正在稳步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城市化促使政府加强保障工作以满足城市扩张带来的需求变化,同时相对集中的人口也带来食品供给模式的改变。中国目前正在推动形成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这也有望成为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契机。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