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友谊,南滨海”,作为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因在公立医院改革探索中大胆引入中国香港地区的医疗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而广受瞩目,其中,试业将近3个月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原名“深圳市滨海医院”)更被视为这场局部改革的前沿阵地。 深港合作,从一开始就被寄予“突破公立医院改革瓶颈”的厚望。 “十一五”期间,港大深圳医院由深圳市政府出35亿元兴建,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组建医院决策和管理团队,但医院产权仍归深圳市政府所有,其营运费用也由深圳市政府补贴。 自7月1日试业以来,港大深圳医院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其模式的大胆创新被广泛赞誉的同时,更多的疑问和目光落在整套模式之于未来公立医院改革的示范意义,在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保障公益性、人事分配、企业化运作等医院管理问题上,深圳港大医院拿出了怎样一套解决方案?为此,记者近日专程走访了港大深圳医院,与院长邓惠琼一同探讨“港大模式”给国内公立医院改革带来怎样的可借鉴意义。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