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纪念“衡阳会议”30周年座谈会
王国强:以新特色新优势服务百姓
12月1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湖南衡阳召开纪念“衡阳会议”30周年座谈会。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提出“要不断培育新的特色,不断形成新的优势,切实让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人民。”
30年前的1982年4月16日,卫生部在湖南衡阳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简称“衡阳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根本指导方针,进一步强调中医机构要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加强中医医院建设、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办学质量和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等一系列加快中医药发展的举措,明确了中医医疗机构的办院方向、内涵建设以及高等中医药教育机构的办学宗旨和目标任务。
王国强在讲话中指出,“衡阳会议”是在中医药事业面临如何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医药发展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转折点和里程碑意义。30年的实践证明,“衡阳会议”的精神是符合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实际的,对全面贯彻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在总结30年来中医药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后,王国强说,深化医改以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优势,为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推动了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建设。他强调,“衡阳会议”30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一以贯之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继承与创新。”
王国强指出,30年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了。确定了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中医药事业发展方式从注重单一的疾病治疗模式,转变为既重视疾病治疗,又重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并融合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从注重中医医院发展,转变为既重视医院发展,又注重门诊部、诊所、中医坐堂医等中医药服务的多种组织形态共同发展;从注重中医医院的规模扩张,转变为既保持适度规模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特色优势建设和服务功能完善。
王国强强调,特色是事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所在,优势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尤其要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新形势下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健康问题,不断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不断培育新的特色,不断形成新的优势,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价廉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切实让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要积极借鉴和吸取现代科技、现代医药的新思想、新经验、新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在保持民族性、继承传统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中永葆中医药的生机和活力。
王国强对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下一阶段发展改革的思路,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特别提出,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信心,坚持把突出特色优势,推进继承创新作为中医药发展的基本要求。
王国强说,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中西医并重”、“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医药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建设中独特作用的重视和肯定,表明了党对发展中医药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医药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中医药要紧紧抓住和利用好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医改,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作用,不断发挥中医药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会上,中医专家、高等院校、中医医院和管理部门的代表分别发言,交流心得、畅谈体会、共商中医药发展。
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卫东、湖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肖策群、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邵湘宁,衡阳市委书记童名谦、副市长许满意,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卫生厅局主管中医药工作厅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各部门以及各直属单位负责人,部分中医高等院校校长、中医医院院长、中医专家、新闻媒体共1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后,与会代表在衡阳市中医院参加了“衡阳会议”主题公园揭幕式,并参观了“衡阳会议”纪念馆、中医药文化长廊和该院中药饮片加工炮制中心。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