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即已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几乎不发一言的全球最大医疗技术公司美国BD突然宣布了一系列野心勃勃的重大调整。
进入仿制药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已经从医疗技术领域开始进入仿制药市场。而在中国市场,我们正在通过与经销商的合作打入从未涉及的低端市场,现在看来,业绩还比较满意。”近日,BD全球副总裁、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2012年,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24.8%;今年,我们的销售一定会高于这个数字。和3年前的业务规模相比,BD中国今年的目标基本上翻了一番,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乐观。”邓建民向本报透露。
BD 201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BD全球的总收入为19亿美元,较上一财年同期增长3.7%.BD全球首席执行官兼总裁Vincent Forlenza在年初致股东的信中曾表示:“新兴市场的增长势头令人欣慰,销售额占到整个公司的23%,其背后的动力使我们连续第二年增加投入。”
现阶段,BD有超过1万种产品,其中,中国6个事业部拥有几百种产品,除了品种丰富的产品之外,BD将进一步的业绩增长可能放在了跨领域投资上。
“我们第一支预灌装药物苯海拉明刚刚在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获批,陆续我们会上市很多这类全新的产品,在中国的上市也正在推进中。”邓建民透露。
与以往单纯诸如注射用针管设备等不同,将胰岛素、抗过敏药物、急性心衰等常用或急需药物预先灌装入注射装备密封,从而延伸进入制药领域,这样的改变在临床上存在着大量的需求,也是可以预见的临床医学和药学急需的发展方向。
“这是临床医学一个发展的必然阶段,越是发达的国家需求量越大,所以我们决定调整我们的市场,”邓建民告诉记者,“在美国大概有50多种药一直处于断货状态,这些药都是过了专利期的,算下来大概有57种,市场规模仅在美国就有十几亿美元。”
“这是用技术独特性进入仿制药市场的路径,这个技术壁垒比较高,现在还没有第二家能够做到,它同时要求医疗器械的基础,以及药物活性成分的传输,这两点是我们在过去115年一直研究的重点。”邓建民谈道。
借力渗透低端市场
麦肯锡的预测数字显示,未来几年中,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保持每年16%的增速。今年,这一市场的规模将接近400亿美元。
三级医院市场之外,BD对中国广大低端市场的渗透也正在紧密推进,与央企国药集团下的国药器械的合作开始浮出水面。
“我们的合作开展一段时间了,还没有在全国完全铺开,目前进展很顺畅,他们帮我们在一部分低端的市场做分销和后期服务,我们希望能有一个长期的战略性合作,将来成为一个全国的网络。”邓建民透露。
这也是BD官方首次正式确认其与国药的合作和进展。
目前,BD在贵州、陕西、河南和山西省份试行低端市场的分销模式,采用适合当地特点的经营模式优化销售计划。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