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恢复儿科专业
恢复儿科专业
来源:-    浏览:779   更新时间:2013年05月13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光明日报4月1日刊发《儿科医师荒,谁来给孩子看病?》专题报道,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记者近日就问题解决之道进一步采访,相关专家表示:要解决我国儿科医师短缺的现状,必须多管齐下,一揽子解决,不仅要探索建立一个吸引人的岗位体制,在培养人才上兼顾质与量,还要建立起医院合理的就诊模式,特别在儿科医师的培养上,也应该分出层次,国家在政策上应该向基层倾斜。   应建立吸引人的岗位体制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儿科专业。1998年,教育部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后,儿科专业停止招生。但为了解决儿科医师缺乏,近年来恢复儿科专业的呼声很高,部分院校已经在尝试恢复工作。   不过,在儿科一线工作20多年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认为,就算现在高校重新招收“临床医学儿科专业方向”的学生,培养一位合格的儿科医师一般需要8年(5年本科加3年住院医师培训)的时间,也不能马上有效缓解儿科人才荒的现状。另外,这样的举措也未触及儿科发展危机的根源——人才流失。如果儿科医师不能成为一个可以吸引人才的岗位,即使设立了儿科专业,有毕业生走上了儿科医师的岗位,但最终还会因为“风险高、工作累、收入低”而离开,不仅8年来培养他们的国家投入和个人投入打了水漂,而且儿科仍然会在人才缺乏的寒流中瑟缩。“单单靠教育口设立专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国家要有一个一揽子的规划,其中首先是建立起好的、吸引人的岗位体制。”他说。   那么,什么样的岗位体制才能为儿科吸引来人才并留住人才呢?   待遇还是第一位的。“我们现在急需精细地测算医务人员的劳动定价。从国家层面讲,我们的医疗体制改革一定要触及医务人员的劳动定价,让他们的付出与收入成正比。如果按目前的医院以药品加成和高新技术引进应用为主要生存来源,儿科是没有优势的。因为患儿需要医护人员更多的关照,更多的个人劳动,病人越多越辛苦,而相应的回报反而越少,医护人员个人价值难以体现,结果自然就是吸引不来人,也难留住人。儿科医师荒的问题,看似是儿科的问题,其实本质是医疗体制的问题,只不过因为儿科人才太缺乏,看病困难的问题突出,被大家单独拿出来讨论。儿科问题也不单独是教育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从体制上解决。”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大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说。   儿科人才培养要兼顾质与量   虽然现在医学院校设立儿科专业要等8年后才能培养出第一批人才,但姜玉武认为,这一方法还是值得一试。“儿科医师缺口太大,我国每千儿童约有0.26个儿科医师,仅为美国的1/6,按照美国的儿童人口和儿科医生的比例计算,我国儿科医生的缺口达20万以上。而目前的培养模式,以北大医学部为例,一年毕业300个临床医学系学生,能有20人选择儿科就不错了,因此如果全国都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儿科医生,其增长就会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基于我国目前儿科医生严重缺乏的特殊国情,现阶段应该想办法加快儿科医生的培养,如果我们有50所医学院校每年多招一个儿科系的50人班,即使有1/3人流失,那么8年后每年就会有近2000人加入到儿科医生这个队伍中来。”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