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早报报道,“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医生又叫‘白衣天使’,但是真正接触之后,发现有些医生的行为离‘天使’太远了……”“ 亲眼目睹了一些医生极为肮脏的一面,我发誓这辈子绝不再相信医生……”直到今天,阿艳讲述自己在医药公司做财务助理的日子依然痛苦不已。
丑态一:
讨价还价如同卖白菜
我所在公司生产的药物有麻醉类药品和代替血浆药品两种。虽然药品在出厂时都要求全国统一售价,但是所谓的“统一”背后实际上有着很多的问题,出厂价也就是药品的成本价和全国统一售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间的差距部分就是医药代表和医生们做文章、尽情发挥的部分。
医生卖出一份药,里面就会有一个相当高的比例是给医生的好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扣。麻醉类药物的价格一般比较高,大约在一百元左右。医生拿到的回扣差不多在30%,也就是差不多30块钱。
在我们看来,一支药30元,每天有那么多的手术,一个月下来最少也有几百支,这样算下来医生的收入非常可观了,但是即使是这样,很多的医生还是不肯满足!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业务员们回来议论,某某医生嫌30%的提成太少,一分一分地和他们侃,哪怕是一块钱都要争。说和医生打交道谈回扣时,有点像在自由市场里卖白菜……
丑态二:
“二八定律”挤走好医生
阿艳的一个好朋友叫杨立,是公司里资历最老的医药代表。他告诉记者,他经手的“××药”成本价一般在5到8元左右,医药公司卖给医院的价格有20元、23元、25元3种,而这些医院给患者的价格又变成了30元、35元、43元,一些药店的销售价格又是10多元、20元不等。同一种药有这么多不同的销售价格,就是因为药业公司、医院和药业代表、医生等有不同的利益。
杨立说,倒不是所有的大夫都见钱眼开,也有不少医生反感开处方拿回扣。为此,他们会套用“二八定律”开展业务攻坚。
所谓“二八定律”,就是一个科室里有10名医生,医药代表只需要花功夫“摆平”其中的两人,给这两位医生足够的回扣,要他们尽量多开自己代理的药品,其他的医生按照常规开药,这样就可以保障药品在医院的销量了。
在一家医院的护理部,每月要用掉他们4件共400瓶的药,其中两个医生开出的药就占有一半。当然,他们的提成就比较丰厚。
丑态三:
心里盼着医药代表
在很多医院的门前,人们经常可以看见“谢绝医药代表”、“医药代表禁止入内”这样醒目的警示标牌,这样看来,医药代表是医院最不受欢迎的对象,事实果真如此吗?阿艳告诉记者,这种标识,其实是医院自欺欺人的谎言。“内心里,他们是很欢迎医药代表的。”
阿艳说,为了建立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医药公司给医院各环节主要负责人的打点是经常性的,过年过节送礼是小事儿,请院领导全家外出旅游也司空见惯。而平时医药公司经常召开的产品说明会,也是勾兑医院相关员工惯用的公关手法。医生们表面上对医药代表们冷若冰霜,但是实际上讲,他们对于医药代表们是十分盼望的,因为这些人能够带给他们直接的好处。
丑态四:
出国之后竟成了“白丁”
全国各大医药公司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各地的“关系户”出国游玩,出国时由各医药代表们带队,各自负责各自所联系的医生。别看平时医药代表们在国内处处求着这些专家和主任,但是出了国代表们则变成了“老大”。
往往能够代表公司出国的都是医药代表圈里相对有能力的,尤其是外语能力,如我们公司的王杰(化名)毕业于中医药大学,但是英语过了专业八级。每年出国时公司都会派他来接待这些医生们,回国之后,王杰会把在国外发生的一些好玩的事情讲给大家听。王杰说那些专家们出了国和傻子别无两样,购物时如果是公司出钱都面无表情,轮到自己付钱购物时,掏出计算器或纸和笔,计算折合多少人民币,看看是否物有所值……
此外,有些专家们在出国之后因为语言不通,会像小孩子一样问东问西,而且问题十分幼稚,比如“咱们是使筷子吃饭还是使刀叉?”对于国外了解一无所知。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