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时,北京协和医院在北区新外科楼地下一层告别厅,举行了外科学家朱预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数百名协和医护人员以及外科学界人士前来送别。 朱预,北京协和医院顾问、原院长,中国普通外科内分泌外科学奠基人之一。2013年3月30日23时14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昨日,北京协和医院,老院长朱预的灵柩被抬入灵车。新京报记者薛珺摄 在工作之地做最后告别 1927年10月28日,朱预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1947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1952年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历任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至1992年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1992年起担任北京协和医院顾问直至去世。 昨日早晨约7时,协和医院北区新外科楼,很多前来为朱预教授送别的医护人员还未来得及换下白大褂,静候遗体告别仪式。 在新外科楼地下一层告别厅,黄、白两色的菊花环绕着朱先生的遗体。他生前很多的院内外同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成员也前来送别,一些老人年迈体弱,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为老友送行。 在协和医院,外科学系的几代人,甚至外地的进修医师,无不受到朱预的栽培和熏陶。 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的赵玉沛院士是朱预的大弟子。忆起恩师,赵玉沛说,恩师如父,“与他在一起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与自己的亲生父亲。”赵玉沛说,“朱院长不仅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做手术、怎么做学问,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 “他像一员大将,带我们冲锋陷阵” 鞠躬道别后,朱预的学生和家人护送灵柩到灵车上,灵车缓缓驶出,前往八宝山,朱预教授也离开了他躬耕奋斗60载的协和医院。 从医60余年,朱预涉猎广泛,知识渊博,临床经验极为丰富,手术技巧炉火纯青,尤其擅长疑难复杂疾病的外科诊治。 协和基本外科副主任于建春说,朱预曾是内分泌外科的领导,有时下级医生接收了病重急诊病人,就给他打电话,朱预不值班,但还是立马过来参与手术,从不会因此责备下级医生。 患疑难杂症的病人,其他医院不敢接,他敢收,手术中需要很多决策,“他有胆识,很智慧,热衷创新,总是能‘心想事成’”,于建春说。 朱预做事大气,又细腻敏感,于建春说,“他像一员大将,带我们冲锋陷阵,有他在,我们就踏实。” ■简介 我国胰腺外科发展奠基人之一 朱预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曾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院长”称号。他是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总编辑、国际外科学会中国国家代表、香港外科学会名誉院士。 朱预在胰腺癌、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细胞移植、甲状旁腺移植、外科营养及大血管疾病等方面的诊治与研究上贡献卓著,推动了我国胰腺外科和普外内分泌外科的发展进步,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他亲自完成的原发性甲旁亢手术近300例,为亚洲最大宗病例,并在异位病变的处理上国际领先。 朱预先后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临床内分泌外科学》、《人工胃肠》、《外科临床指导》及《地震创伤》等著作都成为外科医师的案头读物。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