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今年上半年我国制剂出口前十大市场 图2:今年上半年我国制剂进口前十大市场 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在国际社会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的努力下,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复苏迹象,但持续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更加强化,各国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战略利益的交锋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我国医药外贸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我医药进出口额为390亿美元,同比增长13%。西药制剂成为拉动我医药外贸增长的最重要的品种,上半年进出口额为60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额12.6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进口额4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8%。 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成亮点 今年上半年,我西药制剂仓储转口货物进出口额达到16.8亿美元,同比增长59.5%,占西药制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7.8%,比上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从出口来看,西药制剂保税区转口货物出口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64亿美元,成为我西药制剂出口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因素,占我制剂出口比重的29.3%,同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从进口来看,今年上半年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口境货物为拉动进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额分别为13.1亿美元和3.1亿美元,同比增长25%和100%,比重远超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口,达到33.9%,高出加工贸易方式进口26.7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主要是欧盟和美国制剂商将产品存入我国保税区,利用我保税区自由贸易便利和物流仓储优势,通过转口贸易销售到澳大利亚、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发达国家曾将物流管理誉为“成本经济的最后防线”和“经济领域的黑大陆”。对于医药特殊商品而言,仓储和冷链要求的提高,使物流成本降低成为发展国际医药贸易的一大重要内容。我国制剂保税区仓储转口贸易增长,说明我国现代仓储物流业的发展已逐步与国际接轨,本土医药企业也应合理布局,对医药供应链实行分段管理,借助国际仓储物流企业的实力发展国际贸易,降低成本,实现优势互补。 民营企业增长势头显著 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有993家企业从事西药制剂出口。其中,国有企业144家,出口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0.62%,低于西药制剂出口总体增幅32个百分点,占比12.3%,比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出口额4.4亿美元,同比下降20.6%,占比35%,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出口增势显著,出口额达6.6亿美元,同比增长181.1%,出口比重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个百分点,占我西药制剂出口总额的52%。但从整体来看,我国本土西药制剂企业的集中度依旧不高,上半年我国制剂出口前20强本土企业所占比重为47.8%,剔除专门从事仓储物流,以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为主营的上海怡世翔物流有限公司后,我国实际从事制剂生产和出口贸易的前19家企业所占比重仅为18.8%,与外资企业制剂出口前十强所占比重(18.1%)基本持平。我国西药制剂进口增长格局基本不变,依旧以阿斯利康、诺和诺德、赛诺菲-安万特、辉瑞、罗氏等外资企业和永裕物流、科园信海等药品流通企业为主。 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并重 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向16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西药制剂,对欧、美、日、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比重已达49.3%。其中,我对欧盟的出口主要由阿斯利康、辉瑞、纽迪希亚、西安杨森、GSK、礼来等外资企业拉动,阿斯利康一家企业就占据我制剂对欧盟出口的39%。但随着我国制剂国际化认证步伐的加快,今年上半年,浙江华海、山东新华、桂林南药、广东东阳光、浙江京新等企业对欧盟出口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就美国市场而言,我国本土企业对美出口呈日益增长之势,今年上半年浙江华海、新北江制药、浙江万丰企业集团、浙江日升昌药业、齐鲁制药等对美出口都有大幅增长。除辉瑞和GSK外,对美出口前50家企业基本都为本土企业。对日本的出口主要由青岛华钟、第一三共、北京泰德等日资企业和辉瑞、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外资企业为主,本土企业对日出口比重较小。对澳大利亚的出口自2011年开始快速增长,但主要以欧洲生产在华保税区转口贸易为主,我国虽有十几家企业通过了TGA认证,但产品出口依旧处于起步阶段。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制药格局的变化,我国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步伐也日益加快。今年上半年,我对巴西、马来西亚、智利、阿尔及利亚、南非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均有大幅增长之势。东盟、印度、巴西、墨西哥以及中东非洲地区日益成为我本土制剂出口的重点市场。上半年,我向东盟出口制剂9680万美元。其中,对菲律宾的出口占了20.5%,保税区仓储转口、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三分天下;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出口基本以保税区仓储转口为主,转口贸易在我对两个市场出口中所占比例分别达到69%和53%;我对越南、泰国、缅甸、印尼、柬埔寨和老挝的出口以本土企业为主,占我对东盟出口总额的47%。我对非洲的出口近年来增长很快,今年上半年已达到1.7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刚果、安哥拉、苏丹、肯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市场,几乎全部为本土企业出口。随着巴西、智利、墨西哥等南美仿制药市场的日益扩大,我国制剂对南美出口也呈日益增长之势,今年上半年,我对南美出口制剂9420万美元,仅次于东盟,且主要为本土企业出口,成为拉动我对南美医药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从进口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西药制剂进口主要以欧洲为主,占我制剂进口总额的76%。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士和英国是我国前五大进口市场,占我西药制剂进口总额的51%。其中,德国以7亿美元的进口额位居第一位,占我制剂进口总额的14.6%;从意大利和瑞士分别进口制剂4.9和4.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53%和98%。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我从美国进口制剂3.6亿美元,占我制剂进口总额的7.4%,美国首次未进入我制剂进口前五大市场。此外,我从中东、东欧和非洲地区的进口额虽然不大,但增长较快,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4%、85%和401%。其中,从中东的进口主要来源于以色列,进口产品为维生素类药品和已配剂量含重组人胰岛素的单方制剂。从东欧的进口主要从匈牙利、波兰和塞浦路斯进口,进口产品为已配定剂量药品、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和含生物碱类药品。从非洲的进口主要来源于南非,进口产品为已配定剂量药品和含重组人胰岛素的单方制剂。 多管齐下推动国际化进程 从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制剂进出口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在整体医药外贸中所占的比重依旧偏低,与原料药相比,仍不具备竞争优势。 首先,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和在发达国家药品注册困难是制约我国制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外资企业利用其完善的国际营销渠道,很容易进入国外的招标体系,而我国制剂生产企业在美国和欧盟完成一个产品注册往往需要3~4年时间,且由于产品单一,很难进入国外批发零售体系和医疗保险系统,难以实现大规模销售。 其次,我国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制剂产品。目前,我国医药出口依旧以低附加值的原料药和一次性耗材、医用辅料为主,制剂出口占比不足5%。我国药物制剂出口依旧停留在以价格竞争为主的低毛利非规范市场,且集中度不高。产品出口虽然大多数都实现正增长,但依旧集中于青蒿素类药品、头孢类药品、维生素类药品、激素类药品和促性素等普药低价品种。 最后,制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已不仅仅是认证的问题,还涉及营销渠道、招标、保险、后期市场管理等多个环节,我国制剂出口主要以契约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停留在出口环节,自主品牌较少,并受到欧美和印度仿制药企业的激烈竞争。 面对这一局势,我国只有尽快建立适合药品国际化发展的营销网络,完善药品供应链建设,提升药品和企业的国际信誉,加快国际认证步伐,充分研究各国知识产权制度和专利到期药物,抢先首仿,适应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附加值出口的政策导向,利用资金支持加快制剂国际化项目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快地推动中国制剂的国际化发展。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