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真心实意为病人服务,就是最基本的医德”,日前,86岁高龄的国医大师、针灸大家贺普仁在北京中医医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贺老14岁开始学医,21岁学成后独立行医,有“天下第一针”的美誉。“为何选择学医,就是为了给患者解除病痛。这是学医的唯一目的。”贺老认为,医生是很高尚的职业,中医自古至今就不主张发财,古人也没有拿中医这个行当来赚钱发财的。 “没有钱肯定不行,但趁机从病人身上赚大钱绝对不可以。”贺老说,1948年诊所开业,没过多久就很有名气了。由于年轻,并且采取针药并举来治病,疗效好,人称“小大夫”。当地人经常说,有病找“小大夫”瞧瞧去,他医术不错。当时治疗一次收五毛钱,有钱的、没钱赊着的乃至不给钱都一视同仁。有一年诊所记账的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看病没给钱,特意选取了端午节到中秋节这一百天的时间,没想到竟有1700元之多。 贺老指出,一个医生有无医德,从开药方就能看出来。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中,药方也就几味药,药量很小,都是几钱几钱的。现在一些医生或出于炫弄自己有学问,或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动辄开大药方、开贵药。开大药方的医生多了,中草药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有的医生鼓吹能治疗大病、疑难杂症,骗取病人的钱财。有的医生甚至假医生打着中医的旗号,鼓吹这疗法那疗法,动辄收取患者万元以上,这样的医生毫无医德可言。有医德的医生不是那样的,除非没办法,否则不用那些杂七杂八的贵药;能用便宜药就不用贵药;能开小方子就不开大药方,药量能少则少,达到花小钱治好病的目的。 自古以来,中医讲究先救人要紧,随叫随到。贺老称,在古代拜师学医的时候,老师先送给学生一把雨伞、一盏灯笼,教育学生要为百姓服务。“为啥送这两样东西呢?意思是说病人家属求你上门了,即便是外面风雨交加,打着雨伞马上就去;哪怕是深更半夜,外面黑灯瞎火的,提上灯笼立马就走。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也不问多少钱。先看病要紧,没二话。” 贺老认为,没有医德,就不会有精湛的医术。如果把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以追求疗效为宗旨,自然就会多研究,医术怎能不提高呢?如果对病人漠不关心,能赚钱就行了,那还管什么疗效,自然不会在医术上精益求精。 贺老强调,要保持中医“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医德要经常讲,尤其要帮助医学生提高认识。媒体也有责任找一些医德高尚的典型事例进行报道,对医德不好的要加以曝光,给大家一个交代。对于像张悟本那样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更要加大处罚力度,不能不痛不痒地处理了,让他们逍遥法外。如果处罚不到位,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意义。长此下去,整个行业的正气必然受到影响。(杨进欣)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