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通过一项新研究发现了人脑处理时间的方式,或许人类未来可以此改变一个人对时间的观感。研究结果显示,记录在大脑中的时间是分散的,不同神经回路都有各自针对不同活动的计时构造。因此,人类不仅有可能控制时间知觉,而且也揭示了不同情况下人们对时间快慢的感官为何有区别,例如快乐之际时光飞逝、压力时刻度秒如年。 《新科学家》杂志(NewScientist)报道指出,来自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明尼苏达大学的两位研究者,通过训练猕猴执行他们安排的任务——每隔一秒时间就在两点之间持续移动眼光。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虽然猕猴还是需要寻找其他线索帮助他们了解时间,然而,它们已经学会在大约相隔1.003秒到0.973秒的时间内移动他们的眼睛。 科学家随后通过电子设备,记录猕猴移动眼睛时后脑皮层的100个神经元活动,那是大脑掌管眼睛活动的区域。他们发现,这些神经元的活动在两次眼睛运动之间的间隔期都会停止活动,以便让它们预测何时会发生下一次的运动。而较慢的神经元活动率,恰好与猕猴估算的一秒钟时间长度吻合;较快的神经元活动率,则意味着它们将在规定时间前完成双眼移动。 这意味着有朝一日科学家也许能够通过修改向大脑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联系,从而达到控制对时光流逝的主观体验。同时,这一发现,也解释了为何在不同情形下人类对时间快慢会有不同感受。 例如,当一个人处于高压力状态下,大脑中的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的数量会受到影响,科学家指出,肾上腺素可以影响人体神经元活动的活跃度。“在我们的实验模型中,活性衰变率的改变造成你对时间长短有不同判断的原因。”首席研究员乔弗雷·戈斯(GeoffreyGhose)告诉《新科学家》杂志。戈斯教授和他的同伴布莱恩·施耐德(BlaineSchneider)现在计划进行新的测试,研究这些神经元是否就是双眼活动时的“心理时钟”,他们将通过干扰猕猴的行为看看是否会影响到它们的计时准确度。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