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虎网保健品网 > 保健品资讯信息 > “毒胶囊”事件拉药企入泥潭 折射监管机制不给力
“毒胶囊”事件拉药企入泥潭 折射监管机制不给力
来源:-    浏览:714   更新时间:2013年01月0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事件进行曝光,涉及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批次药品。

此事件一经报道,引发轩然大波。据介绍,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再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而这样制成的胶囊,重金属铬往往超标。

4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第一批抽检结果,修正等9家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胶囊铬含量超标。修正药业就“毒胶囊”事件公开道歉。4月21日,卫生部发布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

截至4月22日,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查封非法生产线80条,查扣用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7700余万粒。

至今,公众对毒胶囊事件还心有余悸。

点评:“毒胶囊”事件一经报道,和当年的毒奶粉一样,触目惊心。关于药用胶囊的生产,并不是没有相关制度约束。《中国药典》明确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虽有制度在先,但有些企业为了谋取暴利,完全置公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顾。

“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虽有无良企业在先,但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相关监督制度不完备也让这些企业钻了空子。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监管不力是造成“毒胶囊”入市的主要原因。事件过后,需要冷静思考的是,该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杜绝“毒胶囊”以及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才能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利益。(李春莲)

网站声明: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保健品-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关于虎网|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虎网医药网 ·虎网保健品网 ·虎网医药人才网 ·虎网知识产权网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信息,请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注意产品功能表达,杜绝虚假违法广告,产品功能夸大宣传。
  业务电话:010-53399568 投诉电话:14700496243
客服微信:14700496243
  :本网站为专业的医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请不要拨打以上电话,谢谢合作。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4)第0053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603228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京)-经营性-20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