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并购事件为切入点,纵观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整体并购情况,据清科数据库统计显示,2011年全年,中国医疗器械领域披露并购案例共计5起,披露的并购金额涉及人民币96.4亿元,无论从投资案例数或涉及金额方面,均较2009年及2010年有了大幅增长。 良好的医疗设备是医疗服务及成熟医疗体系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中国医疗设备整体水平在国家财政等多方因素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一定发展,相关领域的市场空间也受益于政策的支持而愈显广阔。医保覆盖率提高、社会老龄化、诊疗器械普及率增加等因素频频刺激着需求的放量,这对中国医疗设备及器械企业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甚至也引得不少国外相关厂商加速对此领域进行重金布局。例如,美国美敦力公司在9月28日以高达8.16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康辉控股(中国)公司。与此不久后,美敦力又于10月15日购买了深圳先建科技公司19%的股权并获得该公司的产品分销权。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两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并购,这不仅现出了美敦力公司完善其产品结构、抢先渗透中国医疗器械基层市场的战略方向,同时也意味着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医疗器械市场之一,其中国该领域的市场前景及潜力正日益突显。 由并购事件为切入点,纵观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整体并购情况,据清科数据库统计显示,2011年全年,中国医疗器械领域披露并购案例共计5起,披露的并购金额涉及人民币96.4亿元,无论从投资案例数或涉及金额方面,均较2009年及2010年有了大幅增长。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认为,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潜力提升的前提下,外资加码进驻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趋势走向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行业巨头重金加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譬如GE、Karl Storz、Covidien(柯惠)等。这些公司或积极推进其在中国区域的研发、或增设相关项目、或增开研发中心,所有这些措施的实施均为了提高其自身在中国本土的实力。以Covidien为例:2011年研发资金占其总销售额近5%、计划未来2年内面世50余款新产品的同时,对中国市场开发力度也在不断提高。除了在中国区域内将有产品推新计划外,其远期目标更是成为中国境内第二大医疗器械公司,于2016年销售额增至5亿美元。 另一方面,外资企业更多地吧目光集中在了中国基础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拘泥于高端器械领域的同时,不少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将触角也探至中国基础医疗器械市场,甚至确定更有针对性的中低端为主的市场目标。早在几年前,全球最大的医疗成像及信息技术公司Carestream Health(锐珂医疗)就进行了战略调整,将主要精力置于中国的社区、农村等基层医疗市场。而今,得益于政策的引导,越来越多的外资医疗器械企业也积极顺应形势,将目光投在了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中低端的医疗器械领域。这其中也包含一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日本企业,如Japan Lifeline、Rion等。据中国商务部报道,Japan Lifeline公司已获得心率检查、治疗用途导管在中国的销售许可,并计划今年9月于上海、山东及河南进行销售;而Rion公司则已着手申请相关证照,力争2013年开始向中国出口听力类医疗器械。 诚然,作为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消费市场与制造国家,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市场潜力与日俱增。但以技术、质量及品牌优势见长的外资医疗器械厂商们,在价格水平方面却大都呈现短板态势。因而,在垂涎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同时,等待他们的也并非都是一马平川。例如,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影像诊断市场规模超过220亿人民币,业界普遍对未来几年中该领域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并大胆预计其将继续保持20%的增长率。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所选用的医疗影像诊断仪器普遍为国外进口,但二三线城市的大多数医院却没有充足资金来支持购买此类设备。由此看来,这些有待开发的潜力市场更适于中国本土医疗器械厂商凭借其优质的性价比来进行积极进驻。另外,由于医疗器械的行业特殊性,中国区域内相关产销的许可准入政策较为繁复,这也是外资厂商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