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版药品GMP专题研讨会现场 新版药品GMP认证已经实施一年多了。在这一年中,有的企业率先垂范,积极认证,成为认证的楷模;有的企业观望、等待。而当前,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多小散乱,对药品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医药企业应该如何看待新版药品GMP认证?认证的重要意义何在?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张明禹给出了他的看法。 ——编者 骨干企业应率先实施认证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我认为,实施新修订的药品GMP是医药行业调整产品结构的助推器。 首先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医药市场不断扩容,到2010年我国医药市场总额已经位列全球第三,成为国际公认的制药大国,众多外资企业在我国建立分公司,建设工厂,今天我国企业面对的是与外资企业全方位竞争的态势。我们只有提高药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国医药行业经过30年快速发展,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仍然延续,实现医药强国之梦任重道远。而通过提高药品质量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可以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和不合格企业,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众所周知,我国化学原料药产能过剩严重,国家发改委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产业调整指导目录,对一些过剩产品生产建设进行限制,但是直到目前一些企业仍置若罔闻,不顾市场实际,盲目上马一些限制类项目,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市场价格混乱。希望通过实施新修订的药品GMP能够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间接起到调整结构的目的。 第三,实施新修订的药品GMP可以作为企业创新的动力。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在认证中企业要将发展战略规划与科技进步紧密结合,在提升质量标准体系过程中融入创新的元素,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去。 从我们协会了解的情况看,市场可及率高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实施认证中不存在资金问题。这些企业是行业的优秀群体,应该率先进行认证,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对于一些认证资金有难度的企业,国务院有专项的改造基金,企业可以申请获得。因此说,实施新修订的药品GMP认证资金不是主要问题。 认证关键在于意识观念更新 我认为,当前实施认证最大的难题在于行业质量意识和观念的更新,这个更新要有个过程。我曾经在企业担任董事长,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原来1998版药品GMP认证中,许多企业在认证检查中存在临时补记录的情况,有的质检员为补记录加班加点。这种情况在新一轮认证中应该杜绝,生产记录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工作流程。以前,一些医药企业记录缺项不少,原因就是相关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新修订的药品GMP认证标准基本与欧盟的CGMP相差无几,我国企业在质量偏差、变更方面差距较大,需要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化细则。总之,实施新标准是一把手工程,更是全员工程,需要全行业提高质量意识,经营班子、质管部门、企业员工形成合力。 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更新员工的观念,需要做大量的培训和政策解读工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类培训和解读尽管比较多,但是权威性不够。GMP认证效果如何,取决于检查员的素质,“松一点严一点”差距就会很大,所以,GMP认证检查员首先要对生产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有统一认识。生产设备是生产质量的基础,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成本相差很多。相同的产品和工艺,有的地方国产设备通过了认证,有的地方就通不过认证,这说明认证检查标准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 目前,注射无菌制剂企业通过GMP认证的压力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前期通过的企业中合资、独资企业占比重较大,这就需要内资企业提早准备,迎头赶上,认识到差距,越早动手越主动。对于一些达不到认证标准的企业,可以尝试以下出路:一是向大企业靠拢进行资产重组;二是加速企业转型的步伐;三是建立企业退出机制。我国目前有破产法,但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有困难,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专题进行研究。 此外,我认为,实施新修订药品GMP认证不仅是监管部门的事情,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各相关部门应该与药品监管部门一道推动药品GMP认证工作的实施,营造提升药品质量的浓厚氛围。同时,协调联动出台新版药品GMP认证鼓励措施,为认证企业经营开“绿灯”。下一步,我们化药协会也将开展深入的调研活动,重点是孤儿药、急救药等认证生产情况,杜绝出现由于认证产生的市场短缺影响,帮助企业解决认证中出现的问题。 实施新修订的药品GMP认证是医药行业转型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是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任何医药企业都不可能回避这个过程,而尽早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将会更早地占领市场先机。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