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首先是以盈利为目的,以消费者为导向是实现此目标的关键。公益营销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在做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产品的一种营销行为。公益营销一定是市场营销和公益活动结合起来,公益活动是市场营销的载体,它能够促进我们的销售,这是公益营销最关键的因素。而公益营销的重要性又在于可以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
零售终端究竟凭什么吸引消费者持续不断地前来购药呢?除了品种、价格、购物环境、店员服务质量、促销活动等,还有就是消费者的偏好和忠诚。而这种看似“没来由”的偏好和忠诚,则更多的来自于消费者对企业形象及文化的认同。而且当品种、价格、购物环境、店员服务质量、促销活动等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偏好和忠诚就越发显得重要。
企业从事公益营销,能够提高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提高社会效益等。尽管它不能代替商品(服务)的高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当商品或服务出现同质化时,公司的“公益成绩”,就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的根据。在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内,公司参与社会公益,进行公益营销,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优势。
以北京为例,眼下,京城各平价药店这家刚刚两点利,那家却开始零利润,这种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最后的结果,恐怕就是除了药店名称不同,其余的活动形式、商品甚至价格皆走向同质化,于是,一切的努力都将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凸显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公益营销可谓最理想的突破口,同时也可以达到企业最终回报社会,增强员工荣誉感的目的。
通过公益营销的开展,零售终端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让顾客产生信任和情感。公益营销的目的,实质上就是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和情感的纽带,让顾客从满意消费到愉悦消费,其核心就是情感营销。一个可能并不恰当的例子———这犹如一对夫妻,在没有深厚感情基础的情况下,单靠丰衣足食、洋房轿车,这辈子也不可能愉快地携手共度。
然而,公益营销又面临着形式和内容的问题,形式大于内容的是“作秀”,光有内容而没有形式就成了“无利可图”的公益,所以要分清“公益活动”与“公益营销”的关系。公益活动不等于公益营销,只是公益营销的一个环节或一个“载体”。另外,公益营销也不是一个个单纯的公益活动的叠加,而是通过一个个公益活动的持续,产生1+1>2的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打造一套公益营销机制,把社会责任、企业使命融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让员工通过流程选择不同的公益行为,而不需将刻意策划的主题公益活动生搬硬套给每个分店执行。只有形成规范的操作机制,“公益”才能成为持续不断的企业长期战略行为,而不是一个断续的点子事件、概念炒作。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