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致力提高大病医保保障水平的当下,发改委近日下发的《关于调整免疫抗肿瘤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引起业内高度关注。本报邀请行业专家从药物经济学、药品单独定价和自主定价、降价后的产业生态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广大读者了解相关情况奉上有价值的信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调整免疫抗肿瘤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业内在纠结中等待了半年多的再一次医保药品降价目录终于随之落地。 本轮调价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7%,新的最高零售价将从今年10月8日起开始执行。 外资或合资企业的产品是调整的主要对象,从总体来看,降价平均幅度、涉及产品范围和调价思路等方面,基本延续此前几轮医保药物调价的方式,以市场因素为参考、价格作为促进产业发展杠杆的意图较为明显,调价基本在业内预期之中。 调价未超预期 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和血液系统药物是国内用药金额的大头,也是高价药物的集中区域之一,尤其是抗肿瘤药物,随着中国疾病谱的变化,市场增长快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我国抗肿瘤药市场总规模2005~2010年复合增长率为21.76%,高于全球增长水平。2010年国内规模为501亿元,同比增长23.83%;2011年超过610亿元。 另外,抗肿瘤药物等品类也是国内众多企业在研和即将开发的产品领域,其降价思路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国家今后对国产抗肿瘤药物定价和医保等方面的信息。 正因如此,业内对本次调价的抗肿瘤药物等品类的价格调整极度关注,抗肿瘤药物在本轮药品价格调整通知落地之前,业内也已然流传了多个不同版本的降价方案和目录。 “总体来说,调价在平均降价幅度、涉及产品范围和调价思路等方面基本上没有超出业内的预期。” 某外企政府事务总监向记者表示,一方面,抗肿瘤药物从2006年至今未有过调整,并且国内厂家仿制药上市大幅增加,国家医保控费等意愿和措施十分明显,尤其是前几轮医保药物降价已经明确,今后的医保药都要轮番降价,外资企业对这些品类降价实际上早有预期。 另外,在通知下发之前,国家有关部委曾多次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讨论和调研,最终在进行成本价格调查、专家评审和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调价目录。 “对企业来说,部分品种调价,比如超过30%的,可能会对药品今后的销售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部分超高价格的产品因为以前具有垄断性,降价也会形成实质冲击。”该政府事务总监说,在平均降幅范围内的药品,因为招标因素一直存在,本次调价更多的依旧是跟进性质的调价。 市场因素权重加大 本轮调价的一大亮点是部分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主要是近年来市场需求量较大,而产品供应紧张的产品。 例如10g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剂价格从1050元每支提高到1616元每支,涨幅达到53.9%;200IU的人凝血因子Ⅷ注射剂价格从194.12元提高到396元每支,涨幅达到104.00%;0.5g人纤维蛋白原注射剂价格从147元提高大350元每支,涨幅达到138.1%;50mg:5ml鱼精蛋白价格也从11.88元每支提高到13.1元每支,涨幅为10.27%。 这几只品种均为特异性药物,市场替代性很低,在近几年曾多次出现市场缺货的现象,引起国家各部委的高度重视。 “血液制品为资源性产品,但是缺货很重要的原因是原来一批有批文的企业不再生产产品,鱼精蛋白因为利润低全国只有几家企业在生产。”广东某国企销售总监认为,这几个产品价格上调,是国家希望通过价格杠杆来引导企业加大生产力度。 实际上,利用价格等市场手段的杠杆作用,正是过去多轮药品价格调整中强调的思路。这一思路还体现在仿制药上市后加大对原研产品的降价力度,或者缩小原研产品与仿制产品的价格差。 本次调价中,过去仿制药物价格调整幅度普遍大于原研药物的情况有所改变,例如赛诺菲的低分子肝素钠规格为4000IU的价格由72.45元下调到59.9元,下调幅度为17.32%,比国内千红制药、东诚生化等企业产品调价幅度要大,GSK的低分子肝素钙规格为4100IU的价格由73.96元下调到62.9元,而国产品没有变动。 上述销售总监表示,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市场竞争和供应情况,以及产品的质量信息等,对医保药物调价的影响权重未来会加大。 “一方面国内药品质量在快速提升,尤其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今后会对药品定价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家大病医保等措施的推进,对重大疾病药物的价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最有效的无疑是用市场竞争来影响产品的价格。”该总监说。(作者:杨俊坚)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