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一季度医药工业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形势继续看好,但整个医药工业效益增长乏力,利润增幅大幅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6.3%,跌至历史最低点,企业亏损面达30%。有关专家表示,医药行业持续20多年的效益高增长态势正在发生变化,赢利水平趋降,行业开始步入平稳发展期。
利润跌至历史低点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医药处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一季度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1134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生物生化制品、中药饮片和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44.4亿元、85.4亿元、86.8亿元、43.1亿元和278亿元,同比增长34.9%、30.5%、27.8%、24.2%和23.4%,增速均超过20%。化学药物制剂和中成药分别完成344亿元和252亿元,同比增长15.6%和16.9%,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医药工业产销率为93.6%,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
一季度医药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29.5%,增幅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其中,中成药完成6.03亿元,同比增长82.8%,成为本期医药出口的新亮点;化学原料药完成69.7亿元,同比增长24.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40.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生物生化制品和化学药物制剂同比分别增长40.6%、37.8%和10.3%;中药饮片完成1.7亿元,同比下降3%。
一季度利润增速大幅下滑。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8.9亿元,同比仅增长6.3%,增速大幅下滑并跌至历史低点,不及全国工业利润平均水平的1/3,在全国十二大工业行业中列倒数第二位。化学药物制剂、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等子行业的减利是造成医药行业利润增幅下滑的主要因素。企业亏损面达到29.8%,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3.8亿元,增长30.8%,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均呈扩大之势。
一季度,22家国有重点医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工业增加值48.5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21家企业实现盈利(10家保持增利,11家减利),1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总额0.23亿元,同比增长9.2倍。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医药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同比增长33.5%,高于上年全年增长水平16.9个百分点。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认为,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某些涉及医药卫生发展方面的产业政策不切合行业健康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的医药购销领域出现过度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与医药市场自身不规范、医药企业盈利能力脆弱等因素有关。要想摆脱困境,只有“期待政府尽快成熟,期待医药市场尽快成熟,期待医药企业尽快成熟”。
困境与趋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透过表面现象可以看出,医药工业陷入经济效益滑坡的尴尬困境,是一段时间以来医药行业诸多深层次矛盾激化的集中反映。
成本费用持续高涨,盈利水平趋降。一季度,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6%,而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则分别增长24.9%、28.4%、20.3%、27.3%和23%。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在短期内尚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将是医药行业在未来中长期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GMP改造后运营成本的提高、开工率不足等原因对医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也形成一定压力。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的同时,药品价格持续走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成本和价格双重压力下,尽管一季度生产、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产销情况也处于较高水平,但行业的整体毛利水平持续下降,效益大幅下滑。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在市场和政策环境推动下,医药行业将面临重大调整。为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就医难、用药贵的问题,国家将加大医疗体制的改革力度,加大医药购销环节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取消“一药多名”等等,各项医药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对行业竞争格局和医药价值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终端市场的不断扩大,将会刺激国内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将改变目前药品消费过分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的市场格局。
取消“一药多名”,将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市场运作产生巨大影响,一批产能利用率低、质量控制水平差的企业将被迫停产,一些具有品牌实力的大型企业将通过产业上下游整合,发挥规模、品牌效应,降低渠道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政策引导必不可少
虽说我国的医药工业得益于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但由于其起点低、基础薄弱,自身抵御和化解外部风险能力不强。北京百博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威说,希望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医药行业高技术、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积极支持,适时适量的“输血”有利于医药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之间应该保持有一定的“隔离带”,政府负责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做到依法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然而,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在严格监管的同时,还应承担对企业进行扶持和帮助的责任,促进企业提高适应市场、自主创新和盈利的能力。所以,市场经济考验的不仅仅是企业,更重要的是考验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此,专家们建议:
其一,制定和完善医药发展相关配套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要求,积极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引导并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实现新药研制从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仿创结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研发基地。
其二,加强调控,制止低水平重复仿制。日趋激烈的仿制药恶性竞争对行业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有关部门应研究具体办法,通过药品审批制度和定价办法相结合制定相应的仿制药调控政策,抑制仿制药的恶性竞争,减少低水平重复。
其三,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挖潜降耗。在生产成本上升、药品价格走低、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的不利形势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造,开发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挖潜降耗,节约水、电、粮等基础资源,节约化工原料,以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提高经济效益。
其四,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农村市场。国家正在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加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投入,这为启动农村医药市场奠定了基础。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应办法,积极引导企业共同参与农村医药市场开发,解决农村用药难的问题,拓展内销市场。
其五,鼓励医药产品出口,引导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医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指导医药企业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妥善应对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境外投资管理监督机制,简化审批程序,主动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对重点企业在对外投资信贷、海外投资所得税、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研究制定药物制剂出口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疗效确切、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制剂产品出口,提高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