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医改“管办分开”一周年医院服务效率提升 医生日接诊人次增加一成 管办分开是本市医改的重要举措之一。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于2011年7月28日挂牌成立,至今已经整整一年。记者昨天从市医管局获悉,通过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本市市属21家大医院服务效率明显提升,其中每个医生平均每天接诊的患者人次增加了一成。 平均住院日缩短0.6天 市医管局公布,从今年1到5月份的各项统计指标看,医院服务效率有所提高,21家医院“每医师日均负担门急诊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7%;“实有病床周转次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5%;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比去年缩短了0.6天。 此外,患者的看病负担也有所减轻,“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9元;“住院病人例均医药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7.3元;门诊和住院的费用指标分别比全市三级医院低6%和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去年大幅度下降10%的基础上又下降了3.7%。 多家医院推出日间病房 在医疗服务模式上,市医管局也在市属三级医院中大力推进一些先进的模式,使医院服务更加惠民、方便。 全市出台了统一的门诊指导意见,规范“先诊疗、后结算”、预约挂号取消取号环节等工作措施。通过设立“门诊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各医院门诊服务中心自运行以来,日均服务量约2500人次至3000人次,受到患者的普遍好评。 为了缓解住院难这一“顽疾”,市医管局探索服务新模式,在积水潭医院、友谊医院、同仁医院等推行“日间病房”,一些原本需要住院治疗的小手术,现在通过患者在门诊完成术前检查、在门诊手术解决,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费用,也让很多需要排几个月队等住院的患者能够及时手术。 在宣武医院等7家医院进行试点推行的主诊医师负责制,也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诊疗流程。 小汤山医院定位为康复医院 一些慢性病患者和手术后需要康复的患者因为没有地方接收,经常需要在三级大医院长期住院,导致压床现象严重,有的患者直接出院回家后需要家属请假照顾。这都是因为本市目前医疗环节中缺少康复护理院。 市医管局统筹安排市属医疗资源,积极推动康复体系构建,如地坛医院合并潮白河医院工作已经启动,小汤山医院被定位为康复医院,相关转诊模式探索工作已开始进行。此外,启动以三级医院为龙头的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如朝阳医疗集团初现雏形,包含了朝阳区第二医院等3家医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方芳)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