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有关新医改的正面报道并不少,药价连续下调、医保的覆盖面逐年扩大、以药养医现象正在逐步改善等等。但是,摆在普通家庭和病人面前的,却仍然是“病不起”。据7月22日《京华时报》报道,2011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79.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6632.2元。一次住院费接近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3,几乎相当于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 这也意味着,尽管这些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因病返贫”仍然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任何一个家庭,只要有人生了重病、住了长院,都有可能“一夜回到从前”,或者说,过去的种种努力,都是“竹篮打水”。 造成住院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新的医改制度推行之前就已经十分严重的药价过高、医疗保障水平过低之外,新医改制度推行以后出现的“过度检查”,则是另一具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凡是到医院看过病、特别是有过住院经历的人都知道,新的医改制度推行以后,医院为病人检查的“力度”明显加大了,不管生什么样的病,也不管是否住院,检查的范围都被医生无限制地放大了。也正因为这样,象感冒发烧检查梅毒感染、拉肚子检查CT等奇怪而又可笑的现象也就频繁出现了。更重要的,这些现象大多发生在本就生活条件较差、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身上。 对于“看病贵”的问题,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一般来说,覆盖率达到90%就可以认为是全民医保,我国现在覆盖率是95%,已初步进入全民医保国家行列。说实话,我们并不否认这样的观点,按照有关方面统计的数据,我国确实已经进入了“全民医保”的行列。但是,“全民医保”不代表“全民看得起病”。在医保水平还比较低、个人承担部分还相当高的情况下,象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6632.2元这样的“水平”,有几个家庭承受得起呢?这样的“全民医保”,能够称得上是一种社会福利吗? 曾经有观点认为,在财政投入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新的医改取消“以药养医”,医院的发展将受到影响。现在看来,未必如此。因为,“以药养医”虽然取消了,但“以查养医”水平却大大提高了,且收入来源可能比“以药养医”渠道更宽、数额更大。如此,对患者来说,只是变了一个方式“病不起”。如果新的医改进入了这样的怪圈,还如何配得上“改革”二字呢? 现在看来,新的医改虽然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如基本药物价格大幅下降、参保范围扩大、报销比例提高等,但是,本质上却并没有根本改善,医院的不规范行为并没有因为新医改的实施而得到改变。如此,不仅患者的看病负担不会降低,“病不起”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增加了财政负担。这样下去,更为严重的问题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所以,要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仅仅依靠一套新的医改方案、医改办法,仅仅降低基本药品价格等还是没有多少实质效果的,而必须从整个医疗体制入手,从解决医院的不规范行为入手,全方位破解,多途径改革。不然,医改工作会落入“挖肉补疮”的怪圈,“病不起”也会一直伴随着广大百姓。(谭浩俊)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