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因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而备受关注的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以下简称“医管局”)正在酝酿市属22家大型公立医院在政府统一的药品招标平台上统一采购和配送药品、耗材。 该消息已得到北京市医管局相关人士的确认。“该内容已经被写进《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里,目前我们在做一些前期工作。”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潘苏彦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北京市属22家公立医院的药品、耗材统采,意味着医管局将在药品统一招标基础上进行二次议价,配送商的确定将重塑北京医药商业格局。 列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 “市医管局对药品统一采购应该是在北京市卫生局药品实行统一招标基础上的。”相关人士透露,“统采目录还是在北京市卫生局统一招标的药品目录范围内,统采价格则是在统一招标的价格基础上通过量价挂钩,实现再降价。”换而言之,北京市医管局的统采实际上就是在现有招标基础上的“二次议价”。 在北京市医管局内部人士看来,此举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一部分。今年5月28日,北京市印发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在试点方案中,明确规定“探索市属医院供应链管理新模式,由市医院管理局统一采购、配送药品和耗材”。 据悉,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总体思路是,全面推进本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促进人民群众健康。而个人医药负担的减轻,就是要通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的总额预付和按病种分组付费制度改革,使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数据显示,按北京市属22家大型公立医院平均水平计,药品在门诊费用占比高达65%,在住院医疗总费用占比为35%。而在香港,药品支出只占医疗总费用的9%,在德国该数据仅为4%。因此,通过降低药品价格来降低药品费用,成为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的当务之急。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医药合伙人王宏志认为,药品、耗材的统采实际类似于团购,规模效应将有助于降低药品价格。 资料显示,北京市医管局所管理的市属22家大型公立医院中,有8家为综合医院,14家为专科医院,共有床位1.7万张。仅2011年,22家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达到2245万,其所承担医疗服务量已近北京地区医疗服务总量的半壁江山。按北京市整体药品消费300亿元计算,此22家医院药品消费接近150亿元。显然,150亿元的蛋糕不算小。 不过王宏志也指出,由于北京市试点医药分开和按病种付费,加上取消15%的药品加成,各大医院已没有了过度用药的动力,因此降低药品价格主要是通过增加供方竞争的方法,但无论是单一货源,还是最低价中标,实际对降低进口药品价格并无明显效果,反而会引发国内药企在价格上的贴身肉搏,极大影响本土医药产业的发展。 “北京市还没有进行国务院56号文公布后的基本药物招标和二级以上医院用药招标,目前执行的还是2009年药品招标价格。如果是在现有药价基础进行统采、二次议价,北京的药价可能会出现大幅下降,但政府如果一味追求降幅,恐怕又将出现经典老药或者临床急需药品退出市场的现象。”长年研究药品招标的企业人士耿鸿武表示。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