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7月27日讯 7月23日,记者来到禹州市文殊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四周田里是大片绿油油的迷迭香。我种了60亩,按亩产3000斤,一亩能收入2000多元。村民葛红军说。 被称为药都的禹州,中药材种植已有上千年历史,而引进迷迭香种植只有十年时间。目前,禹州迷迭香种植面积已达2.6万亩,该市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芳香类药用植物基地和天然抗氧化剂及植物精油生产基地。新引进品种表现出色,传统品种也不甘示弱。作为禹州四种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道地药材之一,豫西丹参的丹参酮含量高达国家《药典》规定值的三倍,在全国独一无二,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2011年,禹州市与辅仁药业签订协议,建立豫西丹参供应基地,并与天士力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如今,禹州的豫西丹参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并成为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协会命名的豫西丹参基地。 为提升中药产业化水平,禹州市改变了传统的集贸市场+零散种植的产业模式,积极探索企业连基地,药商加农户的新型生产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中药材种植零散、成方连片规模小的问题,不仅实现了农民与合作社的双赢,更加快了中药材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的进程。 为有效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科技水平,该市积极与多家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拓宽中药应用领域,延伸中药加工链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5月,禹州市成立了大鸿寨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确立了205种野生中药材保护物种,并依托大鸿寨景区,推出了32种养生药膳,建设了中医药文化展馆。 在发展中医药经济的同时,禹州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自2002年以来,禹州市已举办了八届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暨中医药交易大会,两年一次的禹州药交会早已成为中医药界的一大盛事,对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打造禹州中药品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广军闫占强吴辉李晓星)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