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强是中国药科大学2007级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基地班的学生,也是中国药大与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从去年读研开始,小李就进入药明康德生物制药与生物工艺部门参与新药的研发,日前他所在科研小组的领导给中国药大写信,申请让李浩强提前毕业,正式加入药明康德生物部。 结合医药行业特点,中国药大近几年探索出一条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校与相关企业共联合培养了172名硕士研究生。“这种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逐步进入实验室和医药生产研发领域,培养其创新创业的热情。他们既具备较强的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企业能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中国药大副校长姚文兵认为,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 李浩强的经历很好地印证了上述观点。在药明康德公司实践期间,他独立完成了某生物蛋白药物的分子构建、转染、细胞系筛选工作,成功取得目标实验数据,超过了课题设计目标。而他与同事共同开发的HTRF检测抗体蛋白的方法,灵敏度远高于常用的ELISA检测,已申报专利。目前,李浩强设计的表达系统已应用于药明康德生物部多个项目中。 随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推广,中国药大不断加大了对全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该校与110家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共建本科生校外实践平台,其中87家企业每年接纳1500名毕业生实习,23家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实现6年不断线培养高层次生物医药创业型人才。中国药大每年还设立120项大学生创新型实验项目和300项开放实验项目,全校所有国家级与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都向学生开放。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架起了企业与学生导师之间的合作桥梁,学校许多一流的专家学者与企业有了更深层次的接触和交流,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和人才库。中国药大党委书记徐慧认为:构建以教学、研发与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平台,将校企合作的优势从科研项目拓展到人才培养上,这是学校未来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一个方向。(缪志聪)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