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icky
知名跨国企业罗氏制药近来由于瞒报1.5万例严重不良反应一事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并纷纷猜测罗氏制药瞒报严重不良反应意欲何为。笔者认为,制药行业是一个暴力行业,而企业的最终目的无非是盈利,说到底,罗氏制药隐瞒1.5万例严重不良反应只不过是利益链条从中作祟。 瑞士制药巨头罗氏制药被曝隐瞒1.5万例药品严重不良反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不良反应是全世界的制药企业所不能避免的,每年被曝出药品不良反应的药企也不少,在被媒体曝光之前药企真的没有发现不良反应的现状吗?还是明明发现也装聋作哑呢? 药企对不良反应的隐瞒,在经济上无非是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节约经济、时间成本研发另外新药。一旦药品的不良反应公之于众,国家药监部门势必会对相关药品及企业进行检查和处罚,停业整顿也是不可避免,如此一来在影响企业美誉的同时,会把时间过多的耽误在应对相关部门的检查上。 而若药品需要重新进行研发完善,则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已上市的药品上,对于其他新药品的研发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影响,也更增加了药企的经济负担。 第二:不良反应对相关药物的销量产生影响。药品出现不良反应以后,轻微的可能会影响在市面上的销量,严重的可能直接被拒绝在市场上流通。药品从研发到检测在到上市,这其中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若药品发现不良反应而被拒绝流通的话,这对药企来说损失将无可估量。 第三:逃避相关部门对药企的处罚。药企的不良反应出现以后,相关部门将对涉事企业进行处罚,而在国内,类似的处罚制度相对国外来讲是十分仁慈的。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所提到的,国家相关部门视情节的严重性处以5000—30000的罚款。 而众所周知,制药业是一个暴利行业,甚至有业内人士直言此类罚款对药企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而国外对类似事件的处罚是十分严厉的,例如6月份强生因隐瞒药物风险被罚11亿美元,紧接着7月份葛兰素史克因非法营销处方药物被罚30亿元。就算处罚的如此严格,国外制药企尚且仍有违规事件发生,何况国内如此“人性化”的处罚方式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