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改:在建机制上下功夫2012年07月17日10:40中国改革报按乡镇户籍人口1.2‰的标准核定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打破职务终身制 “我们这个社区服务中心原来是租房子。新医改启动以后,政府把原来中医院的房子给了社区,还配了很多新设备。现在附近的居民都来这里看病,我们每个月的收入也比过去多了。” 在山西省孝义市新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诊室里,任海鹂,这个通过竞聘上岗的门诊部主任向记者如此介绍。 山西省医改办主任徐安崇表示,在3年多的医改工作中,山西省在建立新机制上下功夫,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新机制,实现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回归;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性用人新机制和激励性分配新机制,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通过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了医保关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让百姓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医改成果。 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强基层 “3年来,全省共投入34亿元,实施‘村覆盖、乡达标、县提高’工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这是我省历史上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为明显的时期。” 提起山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徐安崇主任显得非常兴奋。 记者在孝义市下堡中心卫生院看到,这里不仅房屋建得好,还设有内、外、妇、儿等15个科室,并配有门诊收费室、病房、财务及药房一体化的“HIS”系统。“我们甩掉了卫生院基本看不了病的‘帽子’。”院长魏志明说。 徐安崇告诉记者,按照“强基层”的要求,山西启动实施了“村覆盖、乡达标、县提高”工程。2009年~2011年山西省五项重点改革财政资金累计投入212.87亿元,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的投入就达到36.94亿元,占总投入的17.3%,是2008年支出的4.4倍。其中,2011年当年投入18.92亿元,年均增长31.7%。2009年筹资3.39亿元,解决了6971个行政村无卫生室的问题。目前山西省实现了94%的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100%的县(市)有1所~3所达标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每个街道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目标。 此外,为了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山西省通过调整医保支付政策、一般诊疗费标准,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逐步建立起对基层医疗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如对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而减少的药品收入,各级财政按农村人口每人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已补偿资金1.57亿元。对于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综合改革,其财政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资金已达到6.04亿元。目前,各级财政资金的足额到位和补偿机制逐步建立,不但推进了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也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活力 “1989年我就在这里工作了。 上一页123下一页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