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从市人保局获悉,本市将花大力气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十二五”期间,目标新增5万名技师、高级技师,培养选拔1000名首席技师,同时,推动建立100家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60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现象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 市人保局介绍,截至2010年底,本市户籍从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占40%左右。技能劳动者中,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劳动者,三者比例为38:37:25,而在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一般占30%-40%,相比之下,比例明显偏低。据介绍,到2015年,本市将力争使高级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30%,初、中、高三者比例达35:35:30。 现象二企业培养热情不高 市人保局介绍,出于担心高技能人才跳槽和要求加工资,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普遍重使用、轻培养。从高技能人才分布的单位性质看,到去年年底,国有集体企业占39%,私营企业占24%,港澳台投资及外资企业占27.9%,其他单位占9.1%。2002年,公有制企业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曾高达65.8%,此后逐年下降,高技能人才呈现向非公企业流动的趋势。 现象三来沪从业人员近七成无技能 来沪从业人员是上海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劳动力,但其中近七成是无技能人员。据市人保局抽样调查,本市外来从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仅占31.7%。在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仅占11.43%。 现象四“白领情结”不可取 不少人愿意做“白领”,认为在生产一线干活没面子。市人保局去年曾做过一次抽样调查,调查显示,2009年本市高技能人才的平均工资为62644元,是当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42789元)的1.5倍。其中,高级技师的平均工资为81370元,技师为67786元,高级工为60072元,分别是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9倍、1.6倍和1.4倍。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