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23日,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东亚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共同主办,道地药材国际贸易联盟、吉林省泽康药业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道地药材产业论坛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来自国内行业相关政府部门及协会的专家、中药材生产种植经营企业负责人、以及来自俄罗斯、欧洲、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海外嘉宾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天津药物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天津中草药杂志社总经理陈常青预测,未来几年,道地药材需求量与供应量将同步、持续增长,本轮中药材价格上涨的行情将逐步回落,价格将回归理性、利润回归合理。而道地药材行业作为发展中行业,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资本市场将有较大资金进入,将出现3~5家以中药材种植、生产、销售为业务的上市公司。 在我国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中,道地药材约占200种,用量占中药材总用量的80%,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就是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而不断扩大与深入的道地药材开发与应用也给中药资源的保护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全国各地的GAP药材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批量诞生,起点低、标准低,地方政府扶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等,这些都是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规划蓝图 道地药材是指在某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与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相比,品质更好、疗效更佳。道地药材在中药中用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 我国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因此也形成了道地药材不同的主产区,如黄芪在内蒙古、当归在甘肃、黄连和附子在四川、蛤蚧在广西、党参在山西、地黄和怀牛膝在河南、薄荷在江苏、牡丹皮在安徽、人参在吉林、三七在云南、枸杞子在宁夏等。 最近几年,由于道地药材价格上涨及濒危稀缺药材紧缺,从国家到各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的扶持力度。 去年,工信部提出2011~2015年期间,重点扶持100个道地药材品种,其中70%是常用大宗药材,30%是野生濒危药材。据记者了解,2011年已经重点扶持了35个品种,扶持的资金是前年的3倍,70%~80%扶持资金用于生产基地建设,包括甘草、三七、当归等26种常用大宗药材,川贝母、沉香、猪苓、红景天、雷公藤等9种濒危稀缺药材。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