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头上的紧箍咒越来越紧。近日,有消息人士向记者爆料称,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正在组织专家论证,有意进一步缩紧限抗令,其中全身用抗菌药物中的头孢替安、氨曲南、奥硝唑等品种被列入未来可能限用的范畴。种种迹象显示,抗菌药物在中国市场已如履薄冰,于是,创新成为很多企业寻求自我救赎的主流思路,然新药研发也并非易事,在这场抗菌药与细菌耐药性发展的赛跑中,企业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6月28日,在青岛新特药会开幕当天的主题论坛上,从事抗菌药物研究多年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陈代杰一语切中肯綮:“中国的抗菌药研发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唯一出路。控制滥用和新药研发需要辩证地看待,寻找新的作用机制、结构类别依旧是创新的永恒主题。” 研发受伤 此前,抗菌药物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良性运动轨迹。以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趋势为例,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其耐药率为0.7%,到2011年,短短5年,其耐药率已达到9.3%。而这仅仅只是耐药菌感染上升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耐药菌感染的上升趋势与新药投入产出比下降的现实已让临床时有无药可用的尴尬。“从市场角度来讲,限抗对企业的利润、销售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长远控制细菌耐药性泛滥来说是有利的。”陈代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从美国FDA近10年批准上市的抗菌药及Ⅲ期临床抗细菌感染新药来分析,不难看出临床对新药的诉求已是全球共识。就中国而言,对新药的需求更紧迫。有位企业界人士坦言:我们公司对抗菌药的研发投入了很多资源,可到现在收效并不理想。她把原因主要归纳为两点:国内严厉的抗生素限用政策和临床耐药菌的加速扩散和传播。同样,四川某研究单位的负责人甚至对投入大量资金去研发新型抗菌药是否具有市场前景流露出疑惑的心态。而国药控股高级顾问干荣富则用简短的一句话勾勒出抗菌药开发的苦楚:“今年一季度,抗菌药物的增长是-50.6%,新药开发的确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