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制药企业新药研发的差异化逻辑2012年07月05日09:42医药经济报作者:马飞嘉宾: 侯惠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俞雄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 胡欣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 殷晓进 先声药业副总裁 王晶翼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钱晶 富达亚洲风险投资公司董事 创新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制药企业的一种竞争态度,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驱动下,谈创新是一个古老而又时髦的话题。然而,在第47届全国新特药会上,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在这样的全国展会上,参展企业摩肩接踵,可是记者真正见到的新药品种却有限,这背后实际上流露出我国药物创新的发展现实,产品创新越来越难引起产业界的广泛思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注册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企业申报1.1类化学药情况反映了企业对未来市场的研判,主要仍然以跟踪创新为主。那么,中国的新药研发路在何方?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权威专家的观点和对行业的剖析。 创新方向在哪 《医药经济报》:目前,创新已成为不少药企融入骨子里的发展逻辑,不同的企业选择的路径各有千秋。而且,目前国内的药品创新很多都是由“海归”领衔,这样也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创新模式。能否谈谈你们是怎么做创新的,品种选择上是怎么考虑的? 侯惠民:我今天谈到的是关于药物的制剂创新和创业。说实在的,在平时的研究中,我的研究团队制造了紫杉醇前列地尔脂质体生产线、注射微球的中试生产设备、透皮贴片的涂布、分切、包装生产线等项目。我认为,药代和药效的检测是新剂型研究的手段和眼睛,制剂的包装不仅保证了药品的安全稳定,使患者服用方便,还是产生新剂型的一个方面。研发新制剂对治疗疾病意义很大:它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用量;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增加给药方式,从注射到口服、透皮、吸引等方式。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靶向输送药物方面尚未取得明显的突破;中药剂型研究尚不深入;大分子、多肽、蛋白、疫苗等制剂研究刚起步,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攻坚的地方。 殷晓进:有一个好的发展创新战略是很重要的,先声这几年有7个专利药和一个创新药获得批准,但是7个专利药中其实只有2个药是真正自主研发的,5个药都是通过合作,特别是国际合作来完成的。国家鼓励创新,但不鼓励与现有药品相比没有特别优势的创新,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本土企业应该要走一些新的路子,源头性的创新在欧美,很多中小公司,甚至是大公司手上都有很多新的符合国际鼓励标准的新产品,me-better甚至me-new,我们实际上可以通过中国低研发成本、临床研究相对有优势,和欧美的中小公司甚至是大公司合作,先声和这类企业合作的第一个全新靶点的药品研究已经取得成功,现在已申报注册申请。 王晶翼:就我个人来说,我到齐鲁制药已经10年。回国以后,我经历了中国药品创新大变化的全过程,很有感触。 上一页123下一页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