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医理论,有“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环不畅,百病之源”的说法。对于人是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又是怎样呢?事实证明,万法归一,两者之间有着相通的原理。企业的“微循环”在哪里?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企业的微循环就是一线员工,顾客是其所供应的组织器官。
企业微循环障碍会导致哪些问题
企业微循环障碍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组织器官坏死或萎缩”、“头晕、乏力”等。
“高血压”
很多企业认为:公司制定销售目标,然后分解到各个营销人员头上,剩下的就是搞活动和激励员工了。但是,到月末却发现,大量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相当于人体的血液、养分没有灌注到组织器官);于是继续给员工施压,但是到最后还是会看到任务没有完成。所有的任务堆积到一定的程度,于是就会形成营销流程中的“高血压”现象。
“高血脂”
员工(尤其是新员工)遭受拒绝或挫折之后,会产生对失败的恐惧心理,从而产生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或消极心理比瘟疫还传播得快,会对整个组织和团队人员的心态产生负面效应(老员工也不例外)。这种由少数人“传染”的负面影响长期沉积下来,会导致企业的“高血脂症”。
“组织器官坏死或萎缩”
对于企业来说,顾客是其组织器官之一。如果企业“微循环”出现障碍,企业组织器官得不到应有的营养、氧分(原因很多,但这里仅将微循环出现障碍作为主要原因),那么该组织器官一定会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这也是大量老顾客流失的原因之一,因为抓好了员工才能抓住顾客。
“头晕、乏力”
微循环出现障碍,组织器官处于休眠状态或不能正常运转,不能为机体的正常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时机体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的现象。在企业则表现为感觉困惑,即使采用降价、买赠等方法进行促销,货依然难以卖出去。长期下来,士气低落,组织没有活力。
企业常用策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抚恤安慰=注麻醉药
面对上述症状,目前很多企业都大量采用抚恤安慰的方式,如员工恳谈会、私下谈心等。但是,经理们发现,这种方式只能平衡员工一时的心态,过了一两天,激励作用就失去了。多次运用之后效果就不大了。
利益刺激=大量喝水
企业还经常利用的一个策略就是《孙子兵法》中讲的“利以诱之”。这种策略之所以被大量运用,是因为其的确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经理们又会发现,这种利益刺激只能起辅助作用,像给人大量喝水使其微循环相对容易通畅一样,效果难以持久。且其刺激的对象局限于能力较好的员工,对于新进员工而言,能够给他带来一定动力,但是却不能给他带来方法。事实证明,长期采用这种方法,将会使2/3的新进员工因为方法问题不能拿到他所想要的利益刺激而选择放弃。这就是很多提成较高的营销企业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强势促销=戴氧气瓶
为了提升销售业绩,更多的企业可能会选择强势促销这种策略,经常性地向总部申请降低价格、更多赠品等。这样或许短期内能够看到促销成果。但是,职业经理人都知道,这种方式的弊端有二:其一,不利于市场的正常发展;其二,给员工和顾客带来依赖心理。这种策略就像一个大脑供血供氧不足的人使用氧气瓶一样,戴上去可能会因为含氧量较多而使得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但是,氧气瓶取下来之后,该毛病依然存在。
继续施压=竭泽而渔
还有一部分管理能力不强的企业经理,一味地给一线员工施加压力。的确,给一线员工施加一定的压力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则员工对于压力的承受力有限,二则如果压力过大会引起员工一系列的逆反心理而使得“干群关系”紧张,这样就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了。
改善的合适途径在哪里
说了这么多,要改善企业“微循环”的正招是什么?笔者认为有4个字值得关注——持续教育。
持续
有人认为,新进员工一般只需在入职时集中培训一次就可以了。还有人认为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跟领导不相干。这些观点都不正确。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10%靠自己,30%靠人力资源部的集中培训(也称仪式化培训),60%靠直接领导的持续教育。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一个人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教育或培训也应该是持续和渐进式的,而且最好是潜移默化的方式。因为真正有效的教育或培训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拔苗助长式的速成式培训,并不是改善企业“微循环”的有效途径。
教育
为什么不说是培训而说教育?因为培训大都是比较正规的仪式化的形式,而教育则不同。教育可以与工作同时进行,也可以融入日常交谈中,目的是要尽量渗透到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去的。教育涉及员工的世界观、价值观、礼仪形象、产品知识、营销技巧、成功心态甚至合理目标的设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等。这些任务大都应该是员工的直接领导去落实的。
|
1、本网部分资讯为网上搜集转载,为网友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业用途,且均尽最大努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第一时间与本网站联系,联系邮箱:tignet@vip.163.com 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妥当处理。对于本网转载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虎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